龋病病因及发展过程课件

龋病病因及发展过程课件

ID:18656980

大小:4.57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8-09-20

龋病病因及发展过程课件_第1页
龋病病因及发展过程课件_第2页
龋病病因及发展过程课件_第3页
龋病病因及发展过程课件_第4页
龋病病因及发展过程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龋病病因及发展过程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本章内容:牙菌斑饮食因素宿主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病因学说2本课的重点、难点1、龋病与口腔微生物的关系2、Miller化学细菌学说3致病因素细菌饮食宿主4第一节牙菌斑牙菌斑(dentalplaque):牙面菌斑的总称。牙齿或修复体上形成的一种软而粘的、非矿化的细菌沉积物。牙菌斑可视为细菌的微生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牙菌斑中2/3的成分是细菌,即70%的区域由微生物构成,细胞间物质占30%。5被着色的牙菌斑6电镜下菌斑结构7牙面附着物(萌出后获得)名称性质观察清除其它名称

2、获得性膜萌出后获得特殊方法刷牙可清除生物膜食物碎片食物碎片肉眼可见刷牙可清除软垢,白垢,牙垢牙菌斑稠密细菌层染色可见刷牙可清除生物膜,软垢牙结石钙化物质肉眼可见需洁治牙垢4牙菌斑牙结石软垢软垢粘性沉积物肉眼可见刷牙可清除白垢,牙垢8牙菌斑的分类龈上菌斑龈下菌斑平滑面菌斑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中间层细菌表层窝沟菌斑附着性菌斑游离菌斑特异性菌斑非特异性菌斑菌斑-牙界面9一、菌斑的结构:平滑面菌斑:3层1、菌斑-牙界面2、中间层中间层稠密微生物层:有球菌样微生物菌斑体层:各种不同微生物构成呈丛状或丝状微生物排列呈栅栏状3、菌斑表层窝沟菌斑:微生物种类有限以G

3、+球菌和短杆菌为主10二、菌斑的组成:略菌斑由约80%水和20%固体物质构成。固体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13%-18%)、蛋白质(40%-50%)、脂肪(10%-14%)以及无机成分。11细胞内、外多糖-细菌能量合成-细菌黏附和聚集-可发酵底物的储库菌斑组成80%水20%固体细菌和唾液蛋白–50%糖类和脂质–20-30%无机质–25%Ca,P:为唾液含量的数倍决定釉质的再矿化其它离子:K,Na,Mg,和F.12三、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形成的三个阶段:1、获得性膜形成和初期聚集;2、细菌迅速生长繁殖;3、菌斑成熟。13三个阶段唾液糖蛋白附着在牙釉质表面,形

4、成膜样物质,龈沟是牙齿最先形成获得性膜的部位。最先附着在牙面的细菌为血型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细菌在获得性膜的表面生长,并能产酸,使糖蛋白沉积。细菌在获得性膜上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14获得性膜(acquiredpellicle):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所形成的生物膜。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组成。功能:1、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2、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3、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4、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15Biofilm16四、牙菌斑的微生物学:没有微生物存在就不会发生龋病常见的致龋微生物包括

5、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放线菌属等。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主要取决于其产酸性和耐酸性。可使局部pH下降至5.5以下,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17链球菌属1.血链球菌2.变形链球菌组3.轻链球菌18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最常分离的菌种利用蔗糖产生细胞外多糖,促进菌斑形成和细菌聚集对动物有致龋性,无证据显示其为人类致龋菌可能与窝沟龋发生有关血链球菌19分型:按菌壁抗原成分分8种血清亚型:a-h按生化反应分为5种生物型:Ⅰ-Ⅴ按碱基(G+C)成分分型变链(c、e、f)和茸毛链球菌(d、g、h)与人类龋病关系密切致龋性:产酸性、耐酸性和吸附作用(蔗糖)变形链球菌组2

6、0轻链球菌无研究证实其与龋病正相关轻链球菌贮存胞内多糖,使菌斑在缺乏碳水化合物情况下继续产酸21乳杆菌属包括G+兼性和专性厌氧杆菌龋活跃者口腔内乳杆菌数量大,患龋严重程度加重,数量增加饮食中蔗糖含量增高,有蔗糖滞留部位或有龋洞存在的部位数量增加某些乳杆菌导致动物窝沟龋,对人类致龋作用弱,牙本质龋(龋病发展过程)22G+杆状或丝状,主要有内氏放线菌、粘性放线菌和衣氏放线菌在龈下菌群和人类根面龋菌斑中最常分离到在龈上菌斑中所占比例大放线菌属2324五、牙菌斑的物质代谢: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无机物代谢糖代谢是菌斑细菌致龋的基础糖分解代谢(糖酵解)产生乳酸,

7、牙面脱矿糖合成代谢形成胞内多糖(贮存能源和毒力因子)和胞外多糖(促进细菌粘附)25六、牙菌斑的致龋性:牙菌斑内的产酸代谢活动是产生龋病损害的直接原因(菌斑深层缺氧环境厌氧链球菌)。唾液的缓冲作用难以到达菌斑深层,菌斑内产生的酸在局部持续发挥作用。早期龋形成:1、酸的进入,碳酸盐和镁的丧失;2、矿物质中钙的移出,Ca/P降低,矿物质密度降低;3、釉质表层氟离子浓度的增加;4、HAP(羟基磷灰石)的溶解,龋损形成。26细菌作用(菌斑致龋性的两种理论)特异性菌斑学说:龋病由特异性致病菌所致非特异性菌斑学说:主要致龋因素为菌斑数量特异性菌斑学说,只有特异性的

8、致病菌才能引起龋病。变形链球菌组能较恒定地引起磨牙的点隙沟裂龋、平滑面龋和根面龋,放线菌主要引起根面龋,血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