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x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x

ID:61959370

大小:18.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5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x_第1页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x_第2页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x_第3页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主观性知识”的体现,是不那么严密的,甚至可以是错的。数学活动经验,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清晰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能称之为“数学活动”。小学数学是研究基本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等的。其次是“经验”的,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是可以学会的,其结果也是可以检测的。但是有一些东西,即使教师主动去教了,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必须要学生亲自经历,亲自感悟,亲自积累。这就是经验,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括经验的事物、经验的过程。再次是“活动”的,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一定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是数学活

2、动的产物,是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数学活动,既包括操作性活动,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变。一、承载经验的载体:从“虚假活动”变为“真实活动”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探究、反思的过程,即活动是承载经验的载体。但有些数学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虚假活动”。(一)唯生活至上的活动是虚假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都非常注重寻找那些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再创设一些具有浓厚生活味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生活化”渐渐成为衡量我们设计

3、活动的主要指标。任何活动都与生活挂钩,好象离开了生活,就不能称之为好的活动设计。例如,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时,为了引出“百分数”的概念,教师一般会出示类似投篮比赛的情境。试想,比较投篮水平高低为什么一定要用百分数呢?对于百分数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必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上课时教师可以直接提问“你们听说过百分数吗?有谁知道百分数是什么?”反而更能调动学生在这一方面所具有的各种知识和经验,何况经由投篮活动所获得的经验或体会与“百分数”概念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距离。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形成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但数学活动设计不能唯生活至上。(二)唯操作至上的活动是虚假活动对于动作、形象

4、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掌握知识、获取经验、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提到数学活动,很多教师立刻想到动手操作。然而,仅仅依靠动手操作,未必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听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动手涂一涂、画一画、贴一贴,感知主题图中存在的规律;接下来,根据仿照音乐课打节奏的方式体验规律,课堂非常热闹,学生也玩得非常开心。但是,学生除了开心之外,是否有找规律的活动经验积累呢?相反,我们是否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排列是否有规律,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规律接着往下摆一摆,或画一画

5、,再和小组内的同学想办法表示、交流存在的规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完整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同时也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学会了思考。感受碰到类似的问题时,要先冷静地观察分析,感受规律,然后涂涂画画,验证规律,最后表达规律,这才是我们期望学生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唯操作至上,那么学生顶多获得行为操作的经验,而缺失数学思考方法的经验,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三)唯小组至上的活动是虚假活动目前,教师过多追求合作交流的“时髦”,常常使活动有形无实。在合作交流中我们看到:小组的分工常常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在主持,其他学生奉命行事,或负责记录过程,或按组长的要求不加思考地摆学具,这样的

6、合作是优等生在演戏,学困生当观众。如果长此以往,学困生永远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其所获得的活动经验就是听从优秀生的安排,而无法学会独立思考,探索并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控。首先,全体参与,并不是表面上的形式参与,更重要的是要思维参与;其次问题要有思考性和开放性,能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再次活动要严谨有序,不能任由学生自由活动,活动目标、分工、顺序、成果等都必须非常明确;最后,教师在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角色,适时点拨,而不是被动等待学生的活动结果。这样的小组活动,才有利于学生积累小组活动的经验。二、获得经验的途径:从“替代经验”变为“自主经验”数

7、学活动经验是个体对自己以往经历的数学活动在认知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感性概括,是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认识。它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感悟,不仅有感觉、知觉的内容,也可以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总而言之,数学经验的获得必须由学生个体亲自参与,自我感悟和内化,最后自主建构,灵活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关于经验的获得,常常有“替代”现象的存在。(一)“教师经验”替代“学生经验”由于经验的接受不可能像接受实物那样在既不改变性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