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03334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07
《《动与静》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市区复赛说课:《动与静》姓名:单位:时间:动与静说课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他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由生活到物理的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教学反馈,让自由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下功夫。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的第一节,也是学生真正接触到物理课程的第一课,教材以天
2、、地、人三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界无处不存在运动,并以多种形式展现着物质的运动,从而引出科学的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参照物,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体现了由自然到物理,由生活到物理的过程,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本节的学习,不管是对本章的学习,还是对本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都是刚刚接触到物理这门课,对物理的学习认识不多。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课
3、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和诗句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参照物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运动与静止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来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情感与态度:通过探究身边的物体是运动、静止,感受到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有决定作用的。初步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和价
4、值观重点: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取难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取运动,静止,参照物等物理概念都是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即本节重点,而八年级的学生要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选择恰当的参照物,会比较困难。因此本节的难点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取”。教法与学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节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还有演示法,实验,举例,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故事引入:在我国古代小说李汝珍的《镜花缘》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宝叔在外求学读书,宝叔的父亲去看他,宝叔
5、向父亲询问家中情况,可有怪事发生,他父亲说:“怪事倒也不多,只是昨夜一阵大风真是怪,把咱家院中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外”。宝叔心想:“此风少见,确实奇怪”。设疑:你见过这样的风么?学生思考:。。。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了新课教学一.运动的世界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多视角的运动(从天,地,人三个主题,大到天体,日常生活中,小到微观世界的运动),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得出: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运动的描述1).词汇:上升,下降,跳跃,飞奔,奔驰等学生甲:快速连续的做动作
6、;学生乙:描述;2)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老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开动脑筋,搜索你记忆中的描述运动的诗句,看谁记的最多…“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能使比较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万马奔腾图》,梵高的《星夜》4.音乐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思考:科学家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提示:学生可自己设计运动的情景,也可参照课本19页
7、的交流讨论,思考这个问题根据大家设计的运动情景,怎样描述?例如:课本上的交流与讨论,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的真快?玩具车跑了乌云遮住了太阳等等分析,归纳出:1.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运动,简称为运动。2.把事先选定作为参照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1.选择参照物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至此,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要抓住重点,突破
8、难点,就得找到关键点—“参照物的选取”。因为同一物体,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很可能不同)小试牛刀1.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在《浣溪沙》中,“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是诗人坐船远眺,两次对山的描述,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交流讨论,。。。。观光电梯,同步卫星,联合收割机,二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