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的制备电子教案.ppt

微乳的制备电子教案.ppt

ID:60797210

大小:1.34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19

微乳的制备电子教案.ppt_第1页
微乳的制备电子教案.ppt_第2页
微乳的制备电子教案.ppt_第3页
微乳的制备电子教案.ppt_第4页
微乳的制备电子教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乳的制备电子教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乳的制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外观透明、半透明,低粘度,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粒径10—100nm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水相w/o型,o/w型,双连续相型意义:1.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易溶性药物的稳定性2.具有较强的组织亲和力,使透皮吸收明显加快3.具有缓释和靶向作用,加速药物的局部渗透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将微乳载体应用于经皮给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二、实验仪器和材料仪器碱式滴定管,广口瓶,CL-1型磁力搅拌器,DDS-11C电导率仪,DJS-1C型电导电极,JY2502型电子天平。材料油酸,无水乙醇、甘油、PEG,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

2、0,氯化钠、自制双蒸水。三、实验方法和结果助乳化剂和乳化剂的筛选1最佳微乳体系Km值的确定2微乳结构的判断31.助乳化剂和乳化剂的筛选乳化剂助乳化剂混合乳化剂Km=1:1油酸K值混匀,用水滴定观察体系的变化现象记录临界点时消耗的水量绘制伪三元相图注:Km指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K值指油酸与混合乳化剂的质量比1.1助乳化剂的筛选无水乙醇甘油PEG乳化剂助乳化剂混合乳化剂油酸Km=1:1水滴定观察四元体系的现象记录临界点时的耗水量绘制伪三元相图吐温20A,无水乙醇B,甘油C,聚乙二醇—600ME:微乳图1进一步对图1中的各伪三元相图进行分析,找出最大耗水量,

3、及最少消耗乳化剂量,微乳区域面积,其结果如下图所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选用无水乙醇作为助乳化剂,所形成的微乳最好。图21.2乳化剂的筛选吐温20、40、60、80助乳化剂乳化剂混合乳化剂油酸Km=1:1水滴定观察四元体系的现象记录临界点时的耗水量绘制伪三元相图无水乙醇A.吐温20B.吐温40C.吐温60D.吐温80图3方法同前,对图3中的各伪三元相图进行分析,找出最大耗水量,及最少消耗乳化剂量,微乳区域面积,其结果如下图所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选用吐温20为乳化剂,所形成的微乳最好。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

4、.00%70.00%80.00%tween20tween40tween60tween80ATWmSm图42.最佳微乳体系Km值的确定以油酸为油相,吐温2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双蒸水为水相,分别配制质量比Km=3:1,2:1,1:1,2:3,1:2,1:3的混合乳化剂,在室温(25℃)条件,按照之前的方法构建空白微乳伪三元相图,不同Km值绘制的伪三元相图结果如下图所示:注:Km(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A,Km=3/1B,Km=2/1;C,Km=1/1;D,Km=2/3;E,Km=1/2;F,Km=1/3.ME:微乳区图5方法同前,对图5

5、中的各伪三元相图进行分析,找出最大耗水量,及最少消耗乳化剂量,及最大的微乳区域面积,其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Km的最佳比例为2:3时所形成的微乳最好。图63.微乳结构的判断——通过电导率的变化判断微乳结构步骤:1.配制0.01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用来校准电极2.固定Km=2:3,配制不同质量比的油酸与混合乳化剂,将其混匀3.用双蒸水滴定,边滴边测电导,观察体系及电导的变化将结果绘成曲线图如下所示:图7.不同K值形成微乳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图电导率σ<1μS/cm时,为W/O微乳电导率σ>1μS/cm时,为双连续型或溶液型微乳渗阈理论根

6、据电导率随水百分数的变化规律判断相转变的拐点下面我们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将图7放大,可知油酸与混合乳化剂比(K)为9:1及8:2时,σ<1μS/cm,可认为是W/O型;观察图中不同K值上升的趋势,出现拐点处即是相转变点,下面以K=6:4为例来说明。微乳结构判断的依据:电导率σ与水含量φ的关系如图8(A)所示,其dlogσ~φ图如图8(B)所示,图中最高点的水含量为5.87%,即当φ<5.87%时为W/O型,当φ>5.87%时为双连续型。图8结论按照上述方法,找出每个K值的拐点,判断结构如下所示:w/o:油包水Bi:双连续o/w:水包油图9讨论电导率与微乳结构

7、的关系经典的渗阈理论:含水量很少w/o型,σ极小,随φ↑,σ缓慢↑达到阈值微粒间碰撞几率↑,σ随φ↑迅速↑,仍为w/o型水量继续增加至某值σ↑变缓,此时由w/o变为双连续型K.Krauel提出:σ<1μS/cm时,为w/o微乳,σ>1μS/cm时,微乳为双连续型微乳或溶液型微乳当然还有很多理论,但尚未成熟本实验结果表明,在油/混合乳化剂为4:6以上,σ对φ作图符合经典的渗阈理论,可用求导数的方法找拐点。而当在油/混合乳化剂为4:6以下,即3:7,2:8,1:9时,其σ-φ图不符合经典的渗阈理论,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吐温和无水乙醇的大量存在,分子间发生羟基缔合

8、而产生电导率,故整个体系的电导率并非由电解质来贡献,可用直接找拐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