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ID:6035225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1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_第1页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_第2页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_第3页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_第4页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对面向工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无机化学课程,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改革,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建设,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教学中的改革措施,并对进一步完善提出设想。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45-028无机化学(工科)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材料、环境、生态等有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是培养上述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整体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有关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每年约有900名本科生学习

2、该课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发展、学科渗透交叉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有较高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用化学的思想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改革,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建设,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良好的效果。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前沿并重,开拓学生们的化学视野无机化学是一门传统的化学基础课程,在

3、该课程中介绍的知识都是非常经典的,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较为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1.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在相应章节的学习中将该内容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使讲课内容不显得空泛和枯燥,学生也会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大有用处,学有所用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我们在讲到原电池部分时,适当介绍干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电池等的原理及应用;讲到晶体缺陷时介绍掺杂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讲授沉淀-溶解平衡时介绍水热合成法的原理;碳族元素的学习中,加入纳米材料的研究等。82.诺贝尔化学奖的编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教学

4、内容与相应的诺贝尔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编辑了相关的诺贝尔化学奖简介,链接在课件中。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我们现在学习内容的发现历史和发展历史,有助于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实验性、理论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生平、研究过程的介绍,使他们了解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基础课程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例如,当讲到杂化轨道理论时,我们介绍了杂化轨道理论的创建人,著名的美国化学家,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L.Pauling,指出Pauling之所以取得这么巨大的成绩,与他独特的研究方法是密切相关的。L.Pauling作为

5、化学家,他具有比一般化学家更多的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这使他在研究中能更好地将其他学科的发展与化学相结合,采用移植方法,开拓边缘学科,不断地在物质结构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通过这类例子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在学习中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必要性,作为非化学专业学生学好化学及其他学科的意义,重视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运用。通过这些措施,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了提高。二、教学方法的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8无机化学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基础必修课,每年约有900名本科生学习该课程,因此开设了多

6、个讲台。随着教师新老交替的进行,如何尽快地提高新教师的授课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且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如果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则讲台间差异会很大。为了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授课质量,使教学更符合课堂要求,同时也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课程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主要内容有:请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讨论教学要求;交流教学体会。每次活动,我们都邀请经验丰富,甚至已退休的老教师参加活动。针对某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请老教师传授教学经验,然后根据这门课的教学大纲,各位教师各抒己见,针对某一具体章节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要

7、求进行讨论,最后再做总结归纳。同时各位教师就自己上课的体会或碰到的问题一起进行交流讨论,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讨论到氧化还原反应一章时,沉淀、配合物的生成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一直是讲授的难点,大多数教科书都是直接从Nernst方程导出结果。在集体讨论时,有的教师就提出均从化学热力学出发,利用ΔG与电极电势的关系来讲授,关系简单,学生应该容易接受。但通过课堂上的实践后,发现从化学热力学出发,道理简单,但计算繁琐。最终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选择理解的出发点,会收到异曲同工之效。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使大家明确了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