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对比探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对比探究

ID:6033518

大小:3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31

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对比探究_第1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对比探究_第2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对比探究_第3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对比探究_第4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对比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对比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接受美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对比探究  摘要: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比研究理雅各和韦利的两个《论语》英译本,通过接受美学对翻译的启示,着重分析《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的能动性及其制约因素以及因制约因素而导致的误译。本文旨在减少《论语》英译的误译,扩大《论语》的阅读群体,从而加快儒家思想的传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关键词:接受美学《论语》英译本译者能动性制约因素误译一、《论语》英译情况和接受美学理论简介《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它的英译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2、要途径之一。英国浸礼会传教士马歇1809年的英译节译本,伦敦会传教士柯大卫1828年出版的首次全译本,理雅各的包括《论语》在内的《中国经典》(TheChineseClassics)(1893)译本都是早期的英译本。从19世纪末到现在,还有亚瑟·韦利的译本TheAnalectsofConfucius(1938),辜鸿铭的译本TheDiscoursesandSayingsofConfucius(1898),等等。据估计,目前《论语》的英译本或节译本大约有50个。11近20年来,对《论语》译本的研究成为

3、《论语》英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则相对较少。本课题着重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比研究理雅各和韦利的《论语》英译本。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由康斯坦茨大学的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RobertJauss)教授和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Iser)教授在他们的研究中率先创立。该理论指出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审美功能只有在读者的审美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把作品和读者的关系放在文学研究的首位,确立读者的中心地位。重视“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一大特

4、征。所谓“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理想、经验、趣味、素养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读者在接受活动开始前已具备的特定期待视野,姚斯称之为“前理解”。姚斯指出读者的“前理解”具有一种使人产生潜在反射审美态度的机制,也就是说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而留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依靠想象去填充空白,确定意义,去进行作品的再创作,这也就是伊塞尔提出的文本的“召唤结构”。这种“召唤结构”自然会导致读者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因此,对于同一部作品,往往不同的人有不

5、同的看法,意见分歧很大。接受美学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是读者的知识结构,而且有作品本身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与空白点。11接受美学为文学翻译接受者即译者和目的语读者从以往被忽略的地位重新找到主体性地位提供了全新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从此,文学翻译活动不应是原作者或原作的独白,而是译者带着“期待视野”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作用下与隐含的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后形成的“视域融合”。接受美学将翻译模式从之前的“原作→译作”间的简单对等变为了“作者→原作→译者→译作→读者”间多方的动态互动过程,强调读者在作品的

6、存在和意义构成中的作用。接受美学认为,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在阅读理解源语文本时在具有能动性的同时也有制约其能动性的因素,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误译。(包风兰,2006)二、译者能动性及其制约因素接受美学认为译者首先是一位读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沟通原作者与读者、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的桥梁,他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优劣,因而成为翻译过程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作为特殊的读者,译者的能动性表现在:1.能动地理解原文。由于原作存在“不确定性”与“空白”,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作用下不同的译者对原文

7、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而对原文的不同理解正是导致译文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11通览两个英译本,笔者发现两位译者对《论语》中的基本概念词的理解和翻译有很大不同。“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最多。“仁”字寓意深刻、一词多义,在英文中很难找到对等词。理雅各认为“仁”与英语中的“benevolence”相近,他在译文中也用“virtue”或“perfectvirtue”“virtuousmanners”译“仁”;韦利在他的译本中使用“good”或“goodness”译“仁”,这里扩大了词义,

8、与原文中的“仁”的意义有些偏离。对于“君子”,理雅各的译法有:“superiorman,scholar,thestudentsofvirtue,menofcompletevirtue,thevirtuousman,man”等,而韦利则统一译为”gentleman”。王辉(2001)撰文指出“superior”作定语时具有贬义,用以讽刺那些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具有优越感的人。因此,“superior”在西方读者心目中唤起的负面反应必然与“君子”一词在中国读者中引起的美好联系大相径庭,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