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083099
大小:11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9-14
《2008年数学新课程高考复习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新课程高考复习建议 教育部依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为率先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自治区)制定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考试考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纲》).由于四省(自治区)学情不尽相同,他们各自制定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考试考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四省(自治区)的僦明》大同小异,宁夏和海南完全相同.一、《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 1.《说明》中“了解、理解、掌握”的
2、含义 欲掌握各省的《说明》,首先要清楚《说明》中的“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的含义.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 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
3、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运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 2.《标准》、《考纲》、《说明》之间的关系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与定位参照《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依照《考纲》而制定.《标准》、《考纲》、《说明》之问的关系如图1所示. 3.《说明》的考试范围 课程改革经历了从“
4、一纲一本”到“一标多本”的转变,根据《际准》编写的教材各有千秋,社会上高考复习资料五花八门,要在色彩斑斓的繁杂表象中认清形势,把握好各自省(自治区)的《说明》,就必须把握《说明》的考试范围. 新课程中增加的考试内容是比较好掌握的,关键是有些传统内容在《说明》中有较大的变化.例如,集合从传统教材的12课时缩减到新教材4课时,只要求掌握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把集合与复数比较一下,同样都是4课时,由于集合知识在后续知识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集合比复数的地位重要,高考试题中没有复数题是可以
5、的,但没有集合题是绝对不可以的. 新课程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要求相对较低(宁夏、海南2007年新课程高考对二面角不作要求,从而降低了立体几何的难度),文理科的区别在于文科考生没有学习空间向量,仅在必修3里用了18课时来学习立体几何初步,这一模块对推理论证要求较低. 新课程高考中,概率部分在文理科要求上有一些区别.理科增加了条件概率与几何概型,概率分布仅要求涉及取有限个值的随机变量.文科在概率部分仅保留了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增加了几何概型. 新课程高考中,解析几何在文理科要求上的区别是理科对双曲线作为“了解”
6、要求,文科对抛物线、双曲线作为“了解”要求. 特别要指出的是数列知识块中只要求掌握等差数列通项、等比数列通项、求和公式及其简单应用. 二、新课程的主干知识块 高考大题离不开主干知识块的支撑.传统的六大块包括: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数列,不等式.这些还是新课程的主干知识块吗?欲回答此问题,我们先看看《说明》中各知识块的教学课时统计. 表1:理科必考部分知识链 知识块教学课时 所在模块 集合4必修1 函数概念与
7、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32必修l基本初等函数II(三自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6+8+8=32 必修4,必修5函数 数列12必修5 不等式(必修5)16必修5 导数及其应用(包括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拳定理)16+8=24选修2-2复数4选修2-2 平面向量12必修4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18+12=30必修2,选修2-1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18+16=34必修2,选修2-1 常用逻辑用语8选修2-1推理证明8选修2-2 算法初步12必修3概率概率统计及其案例8+16+22=46必修3,选修2
8、-3计数原理14选修2—3表2:理科选考部分 专题 知识块教学课时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18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8选修4—5不等式选讲 18表3:文科必考部分知识链 知识块教学课时 所在模块 集合 4必修l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32 必修1基本初等函数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