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52830
大小: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浅谈教师语言的信、达、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教师语言的信、达、雅李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的全面转化,要求教师既要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还要不断加强文化修养,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培养职业要求的特有气质和与人沟通的语言能力,以建立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人与人的交往,约有35%需用语言性沟通技巧,而对教育工作的语言性沟通技巧要求则更高。师生沟通渠道的畅通,信息的有效发放和接收,反馈机制的正常运行等,均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刻意锤炼语言能力,使之达到信、达、雅的统一,是教育科学发展对教师语言的客观要求。一、信即可信赖性。是指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
2、养的教师,以其有声的、无声的语言的综合效应赢得学生依赖。1、重视首先效应教师和学生最初的接触是语言的接触。面对同样的学生,有的教师不易被学生接纳,有的教师则很快赢得了学生的信赖,甚至成为好朋友。学生都希望教师成为他们容易接受的角色并进行广泛的交流。当教师的语言行为满足了学生对其角色的期待,也就为师生有效沟通扫除了最初的障碍。如果教师脸无四季,语言生硬,会使学生心生疑虑,惟恐“惹是生非”。这样很容易在师生中形成一堵沟通的厚障壁。如果教师态度和蔼、语言温和,处处透露着对学生的尊重、理解,营造一个支持性的氛围,学生会释然心安,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致力于学习,对教师的信赖
3、感也油然而生。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梦里寻师”的情节就是最好的证明。2、应注重如下环节①不能信口敷衍,缺乏诚意教师应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忌用生硬、命令式的语言敷衍学生,而应以关心为出发点,以诚相待,赢得学生的依赖。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交谈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深入细致的交谈,详尽的评估学生存在的潜在问题,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谈中打开心扉,最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照本宣科,而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多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信服。③言语与体语的一致性无论遇到何种情况,切忌急躁、简单,要沉着镇定,善处难局。不仅用言语还要用体语提示学生不
4、应这样做,让其自我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做到“言行合一”。二、达即建立在师生语言互动交流基础上的有效沟通,避免言不达意或意不能达。1、语言确切,避免言不达意教师语言既要恳切、温和、果断,又要语意明确,解释恰如其分,合符逻辑,更要规范,清楚明白,免生歧义。要根据语言对象的能力状况选择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教师的语言既要达意,还要为学生能完整的表达其意愿而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切忌主观臆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师的语言并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所谓“闻其言,观其形,达其意”,即是如此。2、语言互动渠道畅通,避免意不能达语言信息在达意的表达后,真实地传达给对方,是有效沟通的关
5、键。教师的话清楚明白,伴以适当的停顿和提问,并辅之以体语,帮助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将其纳入循环往复的信息交流之中,以调适各环节,使教学双方在语言互动交流中达成有效沟通。三、雅即语言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1、好语知时节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信息接受系统对你的话题是否处于接受状态。学生的信息接受系统的选择性是不断变化的,所谓雅的语言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表达适当的语言内容。2、语言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吐词清楚,抑扬顿挫,有节奏感,有适度的表情,得体的服饰和协调一致的体语等构
6、成了语言的形式美。若要使语言“雅”,则必须将逻辑性、安慰性、暗示性、情感性以及由言者道德人格力量而来的感染性艺术融合到语言这个载体之中去。有的学生个体行为较差,教师在给予充分的沟通后,对仍不能积极自控者,用只讲半句话或打一个手势提醒之的做法比直接的不留情面的说教更能增强学生对自我言行的修正度,促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在教学管理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先来一段通情达理的“前言”激起学生及家长的美好情感,然后再引入正题,解决一些棘手的管理难题。既然校家双方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在身心、知识、做人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那么,只要教师的话语既尊重实际又入情入理,各种难题也就迎刃
7、而解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和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帮助学生提高自制力、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雅的语言能使师生双方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稳定持久的愉悦心境,这对学生在身心健康、增长知识、诚信乐观、积极向上诸方面无疑是最可宝贵的。言为心声。教师语言是其道德情操、思想修养、知识水平、工作作风、人格魅力和生活艺术的综合体现。要做一名出色的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锤炼语言能力,逐步达到信、达、雅的语言境界。(此文发表在2004年《德阳教育》第五期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