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815400
大小:6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3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摘要:培养语感是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阅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耍使学生的语感由最初的低层次感性知觉向着全面、深刻,丰富的深层次理性知觉边进,可以运用加强朗读、品词品句、启发联想、引导想象、积累运用等多种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感,发散学生思维。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位能力,是人们接受和输出语言能力的客观反
2、映,是学生认识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言是外壳,思维是核心。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正如语文大师夏丐尊先生所说,“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既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如下渠道是有效的、可行的:1•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教学实践表明,朗读有利于学牛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领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更有利于对规范的优秀的语言文字的吸收和积累。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这里。
3、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反复想,学生就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能体会作者的感情,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如教学《可爱的草塘》,课文的节二段用两句话描写了草塘的美景,第一句写草塘在阳光下的动态美,第二句则由远及近地写了草塘的静态美。这两句描写、动静交融,有声有色。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在朗读时分析、理解。(1)草塘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2)草塘的“大”是怎么样的?“美”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3)作者用什么来比喻草塘?草塘会像人海吗?这里“浪花”指的是什么呢?(4)草塘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
4、变化?(5)面对如此广阔而美丽的草塘,作者会有什么感叹呢?学生通过朗读,抓住动态描写词语“发光、欢笑、翻滚、赶、涌”及静态词语,“鲜绿、翠绿、墨绿”,进行创造想象,入境入情。学生在脑海屮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塘美景图,对草塘的热爱之情油然而升,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与作者相同的心声:“这草塘真美啊!”真切地领略到草塘“大、绿、美”的独特风姿,大得似大海,一望无垠;绿得有变化、有层次;美得让人留连忘返。这样入境融情地读,可以把无声的文章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自觉地接受语感训练。2•品词品句,培养语感词句是构
5、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捕捉语感点(语词),对语言文字作切肤触肌的感受,“密咏怡吟”地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便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我的做法是:(1)品词。学生学习每篇课文,都会遇到一些重点词,引导学生品味这些重点词语,揣摩它们在文中的含义,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体会具遣词造句的妙处,便可达到训练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如教学《穷人》一文,课文屮有这样两句话:“唉!她死好惨哪!……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引导学生这样去品词:①联系上下文,说说西蒙死时的惨景和渔夫一家艰难的生活处境,体会“惨”和“熬”换成“度”,让学
6、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传神。西蒙早死可怜,留下一对孤儿更见可怜,由此足见期“惨”,渔夫一家生活原本艰难,增加一对孤儿,日子非“熬”不可了。这样,由此,品味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而但体会到遣词造句的妙处。(2)品句。课文中那么多句子总有是重点的句子,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如让学生抓住这些重点句推敲,对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语感很有作用。如课文《少年闰土》中有这么一句话:“只看见屋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要读懂这句话,就得先联系生活实际去推敲。“天空”本来给人以自由舒展之感,但加上三个方位词修饰后,使得这
7、天空成了有形的,被高墙围着的一小块地方了。使“高墙“的指代更深、更宽了,它既指封建制度也隐指封建礼教。由此,这三个词便形象地写出“我”生活环境的狭窄和知识的贫乏。教学时,在这一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就可体会出“我”懂得自由生活,对现实生活不满,如果老师再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对含蓄处加以启迪,教学就会到达更加理想的境界。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灵感。3.启发联想,培养语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语感是人们一种心智技能,"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它是建立在对语表意义的感受基础之上的,是对表意义感
8、受的转化、生产、扩展。就以教学《万里长城》第二段前四句话为例。这四句话的语表意义是围绕长城“气魄雄伟”这个特点,写了长城的地理位置、规模及建筑长城的原材料。然而它的深层意义却是歌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它们之间是怎样转化的呢?这就需要联想和想象这心智技能的参与。长城“像巨龙横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