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司琳琳课件.ppt

教学设计司琳琳课件.ppt

ID:57125505

大小:4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8-01

教学设计司琳琳课件.ppt_第1页
教学设计司琳琳课件.ppt_第2页
教学设计司琳琳课件.ppt_第3页
教学设计司琳琳课件.ppt_第4页
教学设计司琳琳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司琳琳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机械能守恒7.1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掌握功的公式,会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和事例,结合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2、理解正负功的意义,解释相关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产生活中处处体现了做功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根据人们的认识习惯循序渐进地安排对“功”知识点的讲解的

2、,这也与物理学科的“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相一致。教材在复习初中所学的功的定义,功的两个要素,及在两种特殊情况下计算功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一般情况下力对物体所做功如何计算”的问题,顺其自然,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不仅复习了力的分解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力与其分力为“等效替代”关系的理解,而且利用旧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增强了学生学好新知识的信心。而本节要讨论的重点知识正功与负功问题也是在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之后,结合实际讨论力与位移的方向成不同角度时,余弦函数的不同取值及符号的变更得出来的。至于总功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3、则更加深了学生对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关系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大小。2、正功和负功的含义。教学难点1、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及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2、利用功的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大小。教学过程在认识能量的过程中,人们就建立了功的概念,可见功与能是个紧密联系的物理量,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播放影音材料:一则匈牙利大力士用牙齿拉动一架50吨重的飞机的新闻报导。物体在力的

4、作用下能量都发生了改变,思考为什么物体的能量会发生变化?能量的变化又如何量度?物体能量发生变化,即力对物体做了功,能量转化的多少用做功的多少来描述,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的定义及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计算公式1.新课的引入(复习初中所学的功的定义及功的两个要素引入新课)(1)物体受到力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位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功的两个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2.思考与讨论:功计算公式的推导(1)复习两种特殊情况下功的计算

5、(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时:W=FS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时:W=0(2)提问: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既不相同又不垂直时,力对物体做的功如何计算?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老师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时该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学生讨论可以把该力向平行于位移和垂直于位移两个方向分解,用两个方向的分力代替该力产生的效果,因此该项力做的功与它的两个分力做的功等效,从而得出结论。(3)归纳总结:功的计算方法W=FScosα(设计说明:上述方法也是我们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以及等效替代法

6、。)二.正功与负功的物理意义1.思考与讨论力与位移所成的角度可以在什么时候范围内变化,当角度逐渐增大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老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2,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在零度到九十度之间时力沿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增加;反之,物体的速度减小。因此 ,有如下结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阻力对物体做负功。(设计说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是要求的重要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这种能力)三.合力所做的功的计算1.提出问题:在解决了单个力做功的计算问题后,当物体同时

7、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应如何计算?(1)各力做的功应如何计算?合力做的功与各力做的功有何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2)这些力既然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能否找到一个力能代替这些共同作用 的力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得出结论)(3)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先求出各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设计说明:这是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应通过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适应社会都是极为有利的)四、例题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掌握

8、单个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正、负功的含义。例:一质量m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某人用F=10N的拉力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