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样霉菌病课件.ppt

蕈样霉菌病课件.ppt

ID:57033661

大小:260.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7-27

蕈样霉菌病课件.ppt_第1页
蕈样霉菌病课件.ppt_第2页
蕈样霉菌病课件.ppt_第3页
蕈样霉菌病课件.ppt_第4页
蕈样霉菌病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蕈样霉菌病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蕈样霉菌病/Sezary 综合征一、概述1806年,法国皮肤病学家Alibert首先描述MFMF(mycosisfungoides):又名蕈样肉芽肿,是一种T细胞惰性淋巴瘤。通常原发于皮肤,初期时多种形态的红斑为其典型特征,病程呈慢性进行性,经过一段长短不等的时期,可发展为皮肤肿瘤,晚期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SS(sezary’syndrome):又名Sezary网状细胞增生症、T细胞红皮病、伴不典型淋巴细胞红皮病等,一般认为是MF的白血病变异型(目前尚未明确是否为同一疾病),其特征为剥脱性红皮病伴剧痒,浅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以及白细胞增多,同时外周血中存在

2、脑回状核的不典型T淋巴细胞(Sezary细胞,S细胞)。MF和SS均为原发于皮肤的T细胞来源恶性淋巴瘤,是CTCL的两种最常见类型。二者从细胞起源、形态特点、免疫组化和细胞遗传学特征上难以区别,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MF5年生存率约为90%,SS仅10%-20%。In(2005y)updatedEORTCandWHOclassificationofCTCL,MFischaracterizedasanindolentneoplasmandSSischaracterizedasanaggressiveneoplasm.二、流行病学占NHL的2%-3%

3、,MFaccountsfor60%ofnewcasesofCTCLandSSoccursonlytoanextentof5%.近年有增加趋势;以中老年人为主,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0-60岁,我国病例发病年龄较国外约早10年;男:女=2:1,低于30岁者很少发病,但亦可见个案报道;黑种人:白种人=1.7,黄种人:白种人=0.6三、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毒感染:HTLV-Ⅰ/ⅡHSV(单纯疱疹病毒):在MF的发展中很可能具有某种潜在作用;EBV(Epstein-barr病毒):具有高度致突变性,主要与B系淋巴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生相关,亦有少数见于T细胞系淋巴瘤的报道

4、2、超抗原:不经抗原递呈细胞加工递呈而直接激活T细胞的一类抗原,往往是某些细菌或病毒的蛋白质成分。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的多种肠毒素,抗菌治疗可使SS病情好转。3、遗传:染色体异常无特异性。4、职业接触或环境因素:尚未明确。5、其他:Fas抗原通过与 Fas-L结合而介导细胞凋亡,细胞毒性T细胞所表达的 Fas-L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Fas抗原结合,从而在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细胞Fas抗原的丢失可能使其藉此逃脱机体的有效免疫监视,从而在MF/SS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四、细胞形态学与组织病理学S细胞:核扭曲呈脑回状的不典型T淋巴细胞,具有

5、向表皮性,常侵入表皮内和毛囊上皮细胞间。Pautrier微脓肿:S细胞单个散在时,其周围常见空晕样透明空隙,聚集成堆时则形成灶性小脓肿。恶性脑回状T细胞与炎症反应的淋巴细胞(脑回状单个核细胞-CMC)区别:胞核更大、核折叠更明显,用细胞核周长/核面积之比值计算胞核外形指数(nuclearcontourindex,NCI),若NCI>8则提示为恶性细胞。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强,诊断价值较大。淋巴结是皮肤外累及的最早发生以及最常见的部位。大细胞转化:部分MF/SS患者的瘤细胞偶可继发地发生形态学改变,原为小型或中型的细胞增大而呈间变性大细胞样。一般而言,淋巴浸润区

6、域中的大细胞若超过25%即可定义为大细胞转化,20%左右的患者可发生转化,通常见于肿瘤期,亦可发生于红斑期或斑块期,发生转化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五、细胞免疫学绝大多数为辅助/记忆性T细胞,表达CD4、CD45RO、CD29等抗原,以及全T细胞抗原CD2、CD3、CD5等,小部分细胞表达CD8(此类细胞的侵袭性可能更强)CD7-/CD26-与其他诊断标准结合运用。特点:CD4+/CD7-CD26-MFandSScellsarecharacterizedbyCD2+,CD3+,CD4+,CD5+,CCR4+,CD45RO+andtheylackcertainT

7、-cellmarkersCD7andCD26.TherearesubtypesofMFthatarealsoCD8+.IfthereisahistologicalevidenceoflargecelltransformationphenotypingwithCD30isrecommended.六、细胞和分子遗传学:MF/SS患者病变部位的T细胞表面一般为αβ链T细胞受体。T细胞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群体,也就是具有一定的克隆性,其T细胞受体有重排现象。用Southernblot和PCR法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到单克隆T细胞群体并不等于肯定的诊断,任何时候细

8、胞受到刺激发生局部增值均可表现为单克隆细胞群体。七、临床表现1、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