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116883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9
《圆的周长课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圆的周长》教学课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往往要求学生经历实践操作过程,才能理解或掌握某种知识。我运用新课程理念,力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小组探究等方式,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真实可感的成功体验。下面以我的一个教学片断,谈谈我的做法。教学片断:师: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为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因为圆的直径越长,周长就越大,直径越短,周长也就越小。[自评: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作一些这类猜想,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做学习的主人,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精神有着积极意义。]师:圆的周长的确与圆的直径有关。到底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注意以下要求:1、先商量,用合适的方法测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2、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分工合作,及时把数据填入表格。(学生借助绳子、软尺、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用多种方法测圆的周长与直径。)[自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脑、动眼、动手,使之在操作中感知领悟,在探究中发现创造。](交流测量结果,投影出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师:仔细观察、分析测量结果,
3、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生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点几。生2: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赞同)师:说得真好,你们的这个发现和许多大数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实际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п表示,п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п=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它的近似值。[自评: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研讨、发现,体现了“猜想——实验——结论”的数学研究方法。]师:我们测出的圆周率都或多或少的偏离了3.14,这是为什么?生1:量
4、周长时,软尺没有完全绷紧。生2:测量时,展开的绳子没有拉直。生3:圆的直尺上滚动的时候有些滑动。……师:在我们的测量中,都会存在或大或小的误差。可见,数学探究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自评:教师的一句评价,恰到好处督促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反思:一、在操作探究中发现创造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实践、归纳整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做保证。案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如:绳子、软尺、直尺、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等,提供了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引导学生
5、在充分、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小组中分工合作,有的用绳测法,有的用滚动法,分别测出了大小不同的三个圆的周长。有的借助直尺直接量,有的借助三角板和直尺,分别测出了圆的直径,并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虽然在时间上要比教师讲解花费得多,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动脑、动眼、动手,思维被激活了,发现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结论。俗话说:“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实践证明,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究,定会在操作探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二、在操作探究中体验感悟1、感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尽情操作、仔细观察
6、、大胆发现、主动交流后,教师的一句“你们的发现和许多大数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对学生整个操作探究过程给予了充分肯定,使学生不仅体验了“猜想——实验——结论”的数学研究方法,而且,从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他们真实地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发展。2、领略数学的神奇学生在小组中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时,发现结果都是3倍多一些时,同伴间有了小声的切磋:“咦,怎么都是3倍多一些?”当各组测量结果放在一起时,更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发现。原来,不论圆有多大,还是多小,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值,这就是数学的神奇魅力,才会吸引学生去探索数学的奥秘。3、养成良好
7、的习惯。“实际上,圆周率是一个固定值,保留两位小数是3.14,可为什么我们测出的圆周率都或多或少的偏离了3.14?”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探究过程必须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探究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