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882976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3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评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听了闫宇新老师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感触颇深。本节课有以下两个个特点: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教学理解。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会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究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首先老师创设了分菜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学习的目标,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接着,老师设计了几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
2、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逐步达成让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的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测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本节课,通过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了“数面积单位——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过程。在引
3、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验证。学生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了解图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几个长方形再试一试去验证,特别是每一组同学自己动手摆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这样大大丰富了例证,逐步归纳出了公式;然后,回归到导入分菜地的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并且自然地过度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最后再推广到身边长方形面积(学校篮球场地)的计算。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界说与应用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
4、与者。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老师的教学语言还应该再精练,课件的演示应该与教学同步,教师处理课堂偶发情况还不够灵活。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评课,还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上午非常有幸听到闫宇新老师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基本知识以及面积和面积单位。闫老师的这节课精彩纷呈,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
5、)教态优美,以“微笑”贯穿全课。、 纵观整节课,丁老师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以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面对每一个教学细节。用微笑面对学生出现的不利教学进程的因素难能可贵,可见丁老师在这个方面已经修炼到家了。微笑的作用很大,课堂上的微笑更是作用非凡,微笑首先表示老师的真诚友善,能够让学生在上课中心情轻松,不知不觉的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微笑也能体现老师的欢迎差异,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同的意见,哪怕其中有错误的意见存在,老师都能以微笑对待,说明老师可以容忍或者欢迎不同意见的存在,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应该有一定的作用,对错误回答的微笑更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二)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
6、识 估算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出现估算教学的内容不多,而估算意识的培养绝对不是这几个课时就可以达成目标的,我们要完成这个目标,势必在平时(非专门估算)课时中进行渗透、加强。丁老师在这个大前提下,课刚开始,就给每个学生发了“数学之星”,让学生对“数学之星”的面积进行估算,学生也能运用各种估算方法(目测、手指甲量等等)估算出“数学之星”的大概面积,也为后面测量“数学之星”的准确面积有了一个检验方法。 (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重复又有变化 在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中,闫老师设计了多次操作的机会,加深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印象,获得探索长
7、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经验。丁老师设计的多次操作机会重复又有变化,可谓用心良苦。从刚开始的小长方形(完全摆满),再到大一点的(部分摆),再到只出示长度刻度的长方形,最后是知道长和宽的正方形。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思维从“直观——半直观——半抽象——抽象”得到了升华,真正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得到了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四)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 闫老师的这节课,后面练习比较多,给我留下的印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