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515552
大小:589.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5-15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织金六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学科组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学校织金县第六中学班级七(19)(21)学科数学教师金祥付41织金六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学科组分课时教学设计第周4.1线段、射线、直线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主备课人金祥付使用者教学课时1课时学科组成员初一数学组全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叙述两点间距离的含义;掌握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建立初步的符号感;经过实物研究、合作讨论等方式,共
2、同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发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分组操作固定硬纸条等活动,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对直线的性质的探究,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点和线的表示方法,线段和直线的两个结论。教学难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教具准备有关本课的投影胶片、手电筒、20厘米长的线、教鞭、末端连着的两根电视机天线、两个钉子和一根木条。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回顾、整理概念,在引入新概念,最后利用练习巩固
3、所学,并进一步深化提升。启发引导法板书设计课题一、导入三、课堂小结1.提出问题2.性质二、展开例题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导入。1.提出问题:如图: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如何拉参照线?木工师傅据木板时,怎样用墨盒弹墨线?41织金六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学科组(教学活动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这些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例子中开展教学,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也是课改的理念之一。)2.(1)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2)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出几
4、条?经过两点A、B呢?经过探究可以体验我们学过的直线的一个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教师结论: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我们经常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3.展示一些常见品:20厘米的线、教鞭。(在上面的引导及以前知识的铺垫下,学生很容易就得到了线段的形象。)为了便于指出它们,常用上面的方式来表示线段。(板书:线段的表示方法。)4.观察下面一张投影片并提问:小明每天上学选择哪一条路最近?41织金六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学科组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间一条,从而得出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板书这一知识点。)注意纠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错误说法。再提出: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连结两点的线段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这是一个数量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对于一些比较直观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自行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自主学习和交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而投入,而对于概念的延伸和细节必须由教师进行强调。)5.一个关闭的手电筒可以让学生想像成一条线段,打开后,就可把光线抽象成为一条射线。得出射线的概念,并让学生
6、模仿线段表示方法得出射线表示方法。(强调射线表示必须从端点开始。)6.从上面由射线的一方无限延伸进行思维扩展到向线段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直线的概念和直线的表示方法。(板书:射线与直线的表示方法。)(考虑到“线段”的概念更为直观,因此教材中把“线段”作为原始概念,由“线段”引出“射线”和“直线”,可以让学生经历射线和直线的形成过程。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关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可在以后的学习中让学生逐步掌握。)通过以上特征的讲述,先让学生自己稍做小结,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以下图表:(教师
7、必须强调“表示方法”。)图形名称端点数延伸性表示方法A、B来源长度线段2不可延伸线段AB线段两端点可测量射线1向一边延伸射线ABA(端点)B任一点不可测量直线无向两边延伸直线AB直线直线上的任意两点不可测量7.在上面直线的基础上,请学生用一颗钉子将木条钉在木板上,让其他学生上来试一下这根木条能否固定。41织金六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学科组(学生能够发现:木条可以随意转动。)提示:一颗钉子不能将木条固定,再试着钉几颗钉子将木条固定下来,最少用几个钉子能将木条固定。发现只要两颗钉子就能将钉子固定,然后将钉子
8、和木条抽象成点和直线。提问:经过一个点可作几条直线?那么经过两个点可作几条直线?板书: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做数学”,比他们单听教师“讲数学”效果会好得多。而且如果是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推导出结论,会比老师强加给他们的知识印象要深刻得多。)二、展开。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