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127607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重点“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也是为学习其他力作铺垫,是本节核心.教学难点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用力的图示表达力的三要素.2.了解重力的产生;理解重力的三要素.3.能测量重力的大小,确定重力的方向.4.能解释稳定等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并能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问、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建立重力的概念.2.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重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
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的作用.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对比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力的分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合作,找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逐步养成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的团队精神.课前准备磁铁、小铁块、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学生用,2人一组);刻度尺、圆规.有条件的可以用实物投影设备,并准备相应的力的图示投影片或实物投影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导入1.你觉得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理由.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举例说明.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播放“苹果落地、投掷标枪、喷
3、泉、飘落的雪花”等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找出共同点.探讨结论:这些物体都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本节课就来学习力和重力,以及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推进新课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尽量多设置几个典型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得出力的概念.演示实验1:用细线竖直向上拉动放在桌上的钩码.引导答出:细线对钩码施加了力.演示实验2:磁铁吸引铁块.引导答出:磁铁对铁块施加了作用力.【合作交流】再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实例,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对学生举出的目前不好说明的实例,不必过多分析,可指明以后会涉及)结论:力是
4、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板书)说明: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当我们研究某一个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例如说物体受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问题: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学生初中已经学过以上知识,估计不难答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能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教师可以根据实例和学生交
5、流讨论.讨论结果: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牛),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个力,因为力是矢量,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要把三要素都表达出来才算完整地表达.2.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1)线断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示).例1、(教师做):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cm长的线段表示500N的力.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画一四倍
6、于标度的线段(4cm),然后画上箭头(如图):例2、(学生做):作出下列力的图示是:(可同时出三个题,全班分三组,每组做一个题,并分别选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①物体受250N的重力.②用细线拴一个物体,并用40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③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000N.参考答案:说明:①选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不同;②标度的选取要有利于作图.提示:力的图示是形象地表述一个力的方法,不要忘了定标度.力的图示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二、重力1.重力的产生:重力是地球上或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指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
7、到重力的作用.【合作探究】同桌合作,一起找出自己周围有关重力现象的例子,同桌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特别强调: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桌面上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天平一套,请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物理课本(或其他物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你的依据.学生讨论分析并说出自己的依据.归纳总结: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用弹簧测力计称量;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利用G=mg求解,要用到天平.两种方法的原理不同,但最终都能求出物体所受的重力.知识拓展: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g不
8、同,物体的地理位置对于以上两种求重力的方法有没有影响呢?(教师可以不给出答案,由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完成.或者作为课外实验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