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学术特色.pdf

试析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学术特色.pdf

ID:52941331

大小:335.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试析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学术特色.pdf_第1页
试析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学术特色.pdf_第2页
试析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学术特色.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析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学术特色.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的学术特色安徽中医学院李梦摘要:杨继洲是明代万历年间著名医家,毕生辛勤治学,精研经典,于针灸造诣尤深,所撰《针灸大成》一书论述内容十分广泛,尤以针灸防治中风极富特色。本文从针灸防治的理论渊源、学术特点和操作方法等方面阐述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的学术特色及其对后世医家所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学术特色明代医家杨继洲,字济时,浙江卫县人。早岁业儒,精究岐黄,识见高超,平生著述颇丰。学术上多有独特之处,尤其是在针灸防治中风方面颇具特色,影响深远。这一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针灸大成》中,,该书撰于明万历

2、年间,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其在《针灸大成·卷九》等篇对针灸防治中风的观点有详尽的论述。本文试就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的学术特色作一探析:1针灸防治中风的理论渊源针灸历代被认为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中风临床上以突然昏倒、不[1]省人事,伴口角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因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又名“卒中”、“偏枯”等。中风病是一种

3、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很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针灸作为治疗中风一种方法,也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针灸防治中风早在《素问·热病》中就有记载,如“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奏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即中风可用针灸,并有“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以及“独取阳明”等防治方法的认识。其后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

4、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在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指出太阳病七日内,正胜邪却,多有自愈趋势,若疾病不愈,日久必伤人正气,则太阳之邪易传入阳明,此时可针足阳明之经,以疏通阳明经之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传往他经。唐代孙思邈也主张在未中风或中风时即针灸“防御风邪”,《备急千金要方》有:“惟风宜防尔,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或“先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小,必须大实作之,其灸又须大熟,从此以后,日别灸之,至随年壮止”。因此,通过对古代文献资料的初

5、步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充分说明了针灸可以防治中风。2杨继洲针灸防治中风的特点杨继洲认为“中风者······至其变化,各有不同。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2]或怒或喜,逐其隙而害成也”,并指出使用针灸防治中风首应察其源,审其症,择其所宜,随宜治之。杨氏善用针灸防治中风,有其雄厚的理论基础,且从致病机理及针灸特性说明了针灸防治中风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中风一病,虽多猝然而发,然其发病之先,每有先兆症候,即如杨氏所说:“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如若“

6、饮食不洁,色酒过度”就可猝发中风。2.1未病先防,针药并用针灸预防中风属于中医“治未病“范畴。《素问》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杨氏认为中风乃由风邪“或中于脏,或中于腑,或痰或气,或怒或喜”所致,治当“依标本刺之”。在将中风之候时,“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令祛逐风气自疮口出。杨氏虽用针灸,却不忘用中药嘱淋洗为用,如“用生葱、薄荷、桃柳叶四味煎汤淋洗”,取其清轻透达之性,由外及内,以疏通血气,缓以图之。由此可见,针药并用,可达调和阴阳,疏通血气,固表祛风之效。2.2归症施治,针有先后杨氏根

7、据临床表现将中风分为阳症和阴症。中风不语,手足瘫痪者,此是阳症中风;半身不遂,拘急,手足拘挛,此是阴症也。二者病因,阳症主要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痰、瘀是其主要原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味厚,痰浊内生;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脑络阻滞,神失其用;或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生。阴症中风主要是指由于寒邪深居体内,致使气血凝滞,经脉收引而发生的病症。治疗时两者皆取合谷、肩髃、手

8、三里、百会、肩井、风市、环跳、足三里、委中、阳陵泉,且均遵循“先针无病手足,后针有病于足”的原则,在阴症中风上宜先补后泻。2·3针若不效,速求法变杨氏认为针灸治疗中风,如若针之不效,不可墨守成规,而应探其究源,速求法变。如《针灸大成·总症治要》云:“中风,左瘫右痪:三里、阳溪、合谷、中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