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66275
大小:3.10 MB
页数:212页
时间:2020-04-1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课件-岳麓版必修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课 孔子与老子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 宋明理学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单元总结提升目录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 孔子与老子第1课 孔子与老子第1课│课标展示1.了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理解孔子、老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课标展示第1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读教材,熟悉教材内容,了
2、解基本史实和概念;分组提出问题或解答老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自主探究,灵活调整具体探究方式;知识检测和反馈,升华思想认识。三维目标第1课│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和尊重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意识品质,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1课│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难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当时不受统治阶级重视的原因。重点难点第1课│教学建议建议本课用1课时。(1)教师导入新课。(2)对于“孔子的学说”一目,教师可以以“你所了解的孔子”为题,要求学生自愿讲述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
3、事。进而教师概括孔子的生平和著作,接着指出,孔子的学说包括政治学说、哲学观和教育思想三个部分。(3)对于“老聃与《道德经》”一目。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观看教材插图《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从而对老子的形象形成直观的认识,然后导入本目内容。关于老子的思想,教学建议第1课│教学建议教材分为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包括核心思想“道”和精华思想“辩证法”。政治思想注意从两方面去分析。(4)正文讲完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列表比较:第1课│新课导入【导入一】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
4、影响。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21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孔子是何许人?为何在当代思想文化界产生这么强烈的反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了解一下他博大精深的思想。新课导入第1课│新课导入2014年全球联合祭孔大典活动照片第1课│新课导入第1课│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孔子的学说【自主梳理】1.孔子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内容(1)核心思想:“________”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实
5、现的途径分别是遵循“忠恕”之道和“正名”。(2)政治思想:提倡“__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课堂导学儒家仁为政以德(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4)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实施“因材施教”,学思结合。3.影响(1)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其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第1课│课堂导学主流【合作探究】探究点:孔子思想的地位及影响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
6、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材料二孔子是主张积极入世的……领着一班学生东跑西颠,周游列国十四年,向各国君主进行游说。可是,人家对他常常是敬而远之,尊敬他却不重用他。孔子四处碰钉子,最后只好又回到鲁国。——摘编自《中国通史故事》第1课│课堂导学请思考:(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主张进行评价。第1课│课堂导学主张:“仁”和“礼”。评价:一方面,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礼”的
7、目的是恢复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这是其保守的一面。(2)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和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第1课│课堂导学主要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仁”和“礼”的主张无法适应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拓展提升】对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的理解(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2)“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对当今社会提倡的人本理念、建设和谐社会也有借鉴作用。(3)“礼”的实质是维
8、护没落的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4)“仁”和“礼”的关系:“仁”与“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仁”是理想,是目标;“礼”是方法,是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