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疑病症治疗进展总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疑病症相关研究进展一·概念疑病症又称疑病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关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有的病人确实有某些躯体疾病,但不能确切解释患者所述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多数患者伴焦虑与抑郁情绪。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甚至毫无根据)的疑虑或先占观念(又称躯体变形障碍)也属于本症。二·表现形式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尽一致,有的主要表现为疑病性不适感,常半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有的疑病观念突出,而躯体不适或心境变化不显著。有的怀疑的疾病较模糊或较广泛,有的则较单一或具体。不管何种情况,患者的
2、疑病观念从未达到荒谬、妄想的程度。患者大多知道患病的证据不充分,因而希望通过反复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要求治疗。三·特点第一,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情况很不相称,并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疑病性解释。第二,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其疑虑。四·影响因素(1)心理社会因素和情绪障碍与疑病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2)疑病症的发生与患者人格特点有关。(3)医源性诱因。(4)躯体疾病诱发。五·研究的重要性疑病症患者过分关注身体健康,并且不相信客观的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诊断解释,常常奔走在
3、各个医院反复就诊检查,这不仅极大影响了患者本人正常的社会生活和支付较高的就医成本,而且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五·研究的重要性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较过去更能关注到这类疾病,并且在三级的综合医院增设心理科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但是因为疑病症与患者的人格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以及对疾病态度的特殊性等,严重者工作和生活都受到明显的影响,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对疑病症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六·相关研究进展1·疑病症在我国较少,但在大学生中,疑病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我国常模。值得关注的是医学生疑病症的发生。近年来,青少年疑病症病例有上升趋势。
4、多数是由于升学压力,父母期望过高等原因。患者多表现精神不振,缺乏活力与朝气,学习成绩下降、厌学,甚至逃课,病程均在半年以上。而在疑病症患者中,一般分为疑有具体某病和病位模糊两种。前者多与其社会经历有关,后者情况居多,原因广泛。六·相关研究进展2·目前,对于疑病症的心理干预主要有行为、认知疗法,森田疗法和暗示疗法,分别有学者对这些疗法作了临床实验和研究。总的来讲,森田疗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支持性心理疗法和短程精神动力心理疗法的报告。后者主要针对诱因明确,治疗动机强烈,领悟能力较好,无明显人格障碍,焦点冲突单一而明确的患
5、者。六·相关研究进展于药物疗法而言,利用舍曲林、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等方法治疗对效果较理想。对于伴有神经症症状,且暗示性相对较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若在精神科药物已足够控制其症状、并排除躯体疾病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有部分症状存在或浮现,可尝试药物暗示疗法。六·相关研究进展3·疑病症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心理治疗是其主要及关键治疗形式,辅以抗抑郁等药物治疗,中药也有不错的疗效.可以根据病人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六·相关研究进展4·疑病症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70%和61.66%,经心理治疗,患者的负性情
6、绪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疑病症患者的心境障碍,对疑病症患者的治疗及患者今后生理、心理康复都有积极意义六·相关研究进展5·探讨疑病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40例疑病症患者(患者组)和4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对疑病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述情障碍作相关分析.结果疑病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并与述情障碍有关.六·相关研究进展6·探讨团体森田疗法对疑病症治疗的作用.方法将96例疑病症患
7、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治疗,研究组采用团体森田疗法,疗程为12周,并随访半年,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并进行疗效评定.结论团体森田疗法治疗疑病症疗效好、依从性高,减少复发和促进患者社会康复六·相关研究进展7.国内资料显示,在15~59岁人群中疑病症的总患病率为0.15‰,占全部神经症的0.7%,在各类神经症中是患病率最低的。但实际人群中的患病率要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有调查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门诊病人中约有4%~6%的人系疑病症。在内科病人中约3%~13%为疑病症。
8、六·相关研究进展当疑病观念还没有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时,与病人接触密切的人,如包括配偶、亲属或同事均不会认识到疑病症的存在。虽然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以20~30岁的年龄段发病最多。既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