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doc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doc

ID:51353274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上传者:U-4626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山区初中学来说,不少老师都在苦苦探索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人认为,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的关健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合作与探究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实质性变化的基础。因而,能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能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语文教学改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引导学生认识自主性学习自主性所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自主性一方面表现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人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过程的支配与控制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公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它不可能自然生成。而在教学中,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作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在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促进者,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清静无为”。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化自主学习动机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自主学习摒弃了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做法,这有利于燃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但要使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感兴趣是必需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原则,常源于对所学习的内容本身发生强烈的兴趣。”他很重视学生形成内部学习动机,或把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良好的学习兴趣能调整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及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对学习的注意力最集中,最易于接受新知识且获得的新知识牢固,思维也活跃、敏捷。情绪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知识相联系的气氛中去,使之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首先,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指导与帮助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其次,要创设为理解各类学习主题所需要的,而学生现在欠缺的接近真实经验的情境。如古代情境、直观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再次,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情景,如问题情境,情感情境,过程情境等。这些都旨在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索,激发学习兴趣三、注重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性学习并非一种简单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学习自主性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师能把一堂课上的生动活泼,不好的教师将把课堂变成一潭死水,这就是教学方法问题。也是教育的科学性与教学的艺术性的问题。1.明确任务,加强常规训练3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课堂就成一盘散沙,自主成了漫无边际的自由。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意学习,并且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及情趣状态,积极地参与学习。新课标倡导“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要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常规的语文训练是必备的。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有重点地记笔记、用普通话回答问题、阅读课文时随时查字典、词典、看书要圈点勾画、作文首先要构思,其次列提纲,最后写正文。这些极平常的训练,都不能忽视。语文没有点滴的积累是不可能学好的。2、优化评价方式,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新课程评价方式弱化过去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关注与促用。随着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形式增多,适时评价也变得频繁。但有些鼓励显得过犹不及,只要有疑问,便开始讨论,然后交流。学生只要站起来发言,老师一概予以肯定表扬,整个课堂一片叫好。这种泛滥成灾的表扬,背后却是学生思维的肤浅和低效。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和有实效的评价。评价主体应是互动的: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评价方式应是动态化的:口头的、书面的、物质性的;评价内容应是多元化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思想品德等等;评价的功能是多样的。只有这种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才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四、关注学习结果,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谓“授之以渔”。在考试的指挥下,为提高学生的渔技,老师们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捕的是什么鱼呢?是分数之鱼!阅读,老师源源不断地输送阅读方法;本来是供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言论的主观开放题,也有老师按照几种文体的不同,总结出了固定的回答模式;作文,老师口干舌燥地列出了创新的招数,学生的作文已在老师的设置下陷入了为创新而创新的怪圈,看似新颖的形式,掩饰不了内容的苍白无力。表面上的自主学习却掩盖着学生的被动与滥竽充数。语文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构成。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递过程,一种陶冶人性、建构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整体生成的过程。又怎是一个“渔技”了得?更不应该钓的只是“分数之鱼”,钓的而是生命的成长、人格形成、个性发展。要钓到这些,光靠“渔技”是不行,而是自主思维的形成,在“钓鱼”中陶冶情操、心智与灵魂,形成科学与人文的精神。如何实现自主思维的形成:1、学生走出情境,实现知识迁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或新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和迁移。教师要树立“为迁移而教”的意识,要继续创设广泛应用的情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体化、灵活化、深刻化,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思维方式。要使学生会迁移,教学中就必需有知识的衔接。教学中的衔接不单单是指教材知识间的,更是教学过程、思维过程之间的。语文教材之间本身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与衔接,新课标的分段目标也是以这种关联为纽带的。而且语文新课程标单独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一般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衔接”:首先,教材与生活的衔接。新课标特别注重“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正如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只有平时多注意到生活的丰富多彩,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积累生活的喜怒哀乐,把这种“大学问”带到课堂中来,自主学习才有依托,才有活跃之理。其次,课堂主要问题的衔接。让学生们动起来,动得有序而又不着痕迹,须得把有限的问题设计得具有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让学生动得了和动得好。所谓“动”得了,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动手操作。“动”3 得好,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说得透彻,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而且能得心应手,熟练操作。这就要我们老师去把问题设计得巧妙而又实用,灵活多变了。例如处理好我们平时所说的开课的“切入点”,课中的“转折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材诱发的“兴奋点”,等等。最后,课堂教学中突发情况的衔接。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强调活动,教学变成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与工业生产不同,你设计好了某个流程,可是,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了,这时候你收获的应是一颗智慧的果实,而非一个工业化的废品。这就要求教师用智慧的方法加以应对。2、自我评价与反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完成了某一知识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和信息反馈,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善于学习、自主学习。五、培养良好自主学习品格,形成终身学习随奋斗目标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剧增,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短,知识的更新急剧加速。尤其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人类逐渐推入了一个学习型社会。自主学习成为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客观需要,是面对知识爆炸性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的迫切要求。首先,自主学习是新世纪教育的显著特征。心理学家卢仲衡先生把自学能力看作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他指出,“自学能力,就是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智参与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全国教育科学“一五”规划研究课题之一《自学辅导教学对终身学习(教育)影响的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其核心是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意义及其永恒的影响。其次,自主学习是个体发展的主要途径。皮亚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而是个体在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构建的结果。”一个人的一生中如果只从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学会自主学习,主动获取新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自主学习也是人终身发展的要求。未来社会要求每一个人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掌握学习方法、加强自主学习,这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终身自学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素养。”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学习的三个层次,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探究的关系,可以是并列,也可以是层进。但不管如何,自主学习的基础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否则便是空中楼阁,虚无飘渺。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