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68400
大小:3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3
《学之求深,悟之求透,用之求效——《训诂学》学习总结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之求深,悟之求透,用之求效——《训诂学》学习总结报告本学期开设的《训诂学》将要告一段落。训诂学是一门传统的古老学科,是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训诂学》对于我们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对于提高我们阅读古代典籍和历史文献的能力,特别是对我们以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解决古汉语学习和从事古文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帮助和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了一学期,也让我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训诂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下面,主要结合本学期所讲的知识谈谈我的体会。本学期主要学习了:训诂和训诂学、训诂的内容、训释词义的方法与原则、解说词义的
2、方法等。我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是训释词义的方法与原则。对于理解训诂和训诂学,我想这是学好该课程的一个前提。学习一门课程,首先就要明确课程定义,要明白这门课程学习的方向和内容,这些我们往往可以从课程的名称中来获得。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训诂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即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先人留下的典籍文献浩如烟海,是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然,毕竟年代距离久远,要正确读懂典籍文献,必须借助一些注释与参考,于是就有了“训诂”。正如陈澧在《东塾读书记》中指出:“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
3、,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矣。训诂之功大矣哉!”这段话揭示了训诂产生的原因和作用,在他看来,翻译是沟通空间上语言阻隔的工具,而训诂则是克服时间上语言障碍的法宝,用后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雅言解释方言。近代训诂学家黄侃先生说:“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其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指出“训诂”就是对古书中的语义做出正确解释的一项专门性的学术工作。黄侃先生说:“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此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
4、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根据黄侃先生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训诂学》是以古代书面语言训诂为研究对象,以语义为核心、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并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研究训诂规律的科学。它是兼包解释、翻译和其他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训诂学的任务,是总结前人的注疏经验,研究语言的训释方式、训诂的体制和义例、方式和方法、原则和运用,掌握其系统条贯,说明其表达意思,进一步探求语言的发展规律、本原和演变,从而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以便更好地指导古文教学、古籍阅读和整理及辞书编纂等工作。训诂学的内容丰富,涉
5、及面广。对词义的训释是其核心内容。黄侃先生说过:“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正确理解掌握训诂,就必须先掌握训释词义的方法与原则。传统的训诂分类,可以将训诂方法分成三类:因形求义(形训)、因声求义(声训)、因文求义(义训)。因形求义(形训)也叫作“因形索义”是指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考察字(词)义的训诂方法,是根据汉字形体构造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从传统“六书”的角度来看,象形、指示、会意这一类表形字是形训运用的代表。早期的汉字多是根据意义来绘形的,为的是达到汉字的形体与其意义的统一。记录汉语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因形求义所依据的字形是古汉字,它是通过分析汉字形
6、体结构来探寻汉字的本义,综合分析、考察其引申义和假借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阐述“字形之本始,字音、字义之所以然”的专著,也是我们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以考求本义的重要工具书,可以说是形训的专著,它对于字形的说解都是为了解释该字的意义的。比如:《说文·贝部》:“赞,见也。从贝从先先。《说文·手部》:“掉,摇也。从手,卓声。《说文·页部》:“题,额也。……因声求义(声训),是用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的一种训诂方法,是根据词与词之间的声音关系推求被解释词的意义。如《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撰,入也。坎,陷也。离,丽也。兑,说也。”等。因声
7、求义的方法,萌芽于先秦,盛行于汉代,精密于清代。从有训诂以来,就有声训出现。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中,声训用得也很多。但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的,刘熙的《释名》开创了这个先河。《释名》中的声训,从训释词和被训释词的关系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即:或同音,如“贪,探也,探取入他分也。”“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贪与探、勇与踊同音;或音近,如“骂,迫也,以恶言被迫人也。”骂,鱼部明纽上声字;迫,铎部帮纽入声字;或双声,如“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河、下皆匣纽;或叠韵,如“月,阙也,满则阙也。”月、阙皆在月部。……刘熙的《释名》为因声
8、求义开辟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