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34088
大小:82.7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0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记叙文一、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 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2、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4、角度 直接(正面)、间接(侧面)。5、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6、段落层次。7、中心思想。8、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9、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10、记叙线索 叙事线索、抒情线索。11、剪裁 详写、略写。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 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记叙 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描写 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抒情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
3、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说明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议论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2、记叙范围 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3、记叙主题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第10页共10页时间、地点 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人物
4、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事件的经过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2、角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直接(正面) 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间接(侧面) 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3、顺序 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顺叙 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倒叙 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
5、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插叙 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简洁地予以组合。小说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一、识记、理解小说常识及方法运用1、概念 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叙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描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为依托,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2、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散文知识识记与阅读方
6、法一、识记、理解散文常识及方法运用(一)明确概念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鲜明。(三)掌握方法1、如何把握散文的写作对象?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观。人物 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作者真挚的感情。事件 通过叙写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深挚的情感。第10页共10页2、如何理解表现
7、手法的作用?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寓理于事 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3、如何辨析散文语言的表达作用?①掌握散文语言的特点。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②联系内容,深入发掘。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