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和式实质,巧解数列习题.doc

抓住和式实质,巧解数列习题.doc

ID:5032873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抓住和式实质,巧解数列习题.doc_第1页
抓住和式实质,巧解数列习题.doc_第2页
抓住和式实质,巧解数列习题.doc_第3页
抓住和式实质,巧解数列习题.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抓住和式实质,巧解数列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抓住和式实质,巧解数列习题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第69页有一道习题:。从学生们的作业中发现了一类典型错解,见解答一;但欣喜的是也有几个学生解答简洁,结果也完全正确,见解答二。解法一解法二本题编排在新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之后,学生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暗示,那就是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和通项公式,列出关于基本量和的两个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即可。这本是一种通法,但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出错呢?关键是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公式时缺少分类讨论的意识,对于公比为1的情况,往往忽视,导致丢解。其实解法一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解关于

2、的三次方程。由于学生在初中没有学习立方差公式,高中也没有学,故处理(2)式时不能将约去,从而得到一个关于的三次方程,这个方程让学生耗时多,有的学生甚至无法解出。而解法二,避开了分类讨论,避开了三次方程,简洁正确地解决了该题。能做到这两点,是由于没有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而是利用了“”。其实在有关等比数列的问题中涉及到和的问题时,若能抓住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实质——前n项相加,则能避开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从而避开分类讨论,有时还能避开高次方程,从而将问题巧妙解决。下面就举例谈谈和式的巧妙处理。例1:(人教

3、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5第66页练习题)如果一个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等于10,前10项的和等于50,那么前15项的和等于多少?解:设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为4这里的解答也没有利用前n项和公式,而是抓住了前n项和的实质,将S10写成了前10项和的形式,然后利用an=am•qn-m将S10转化为(1+q5)S5,对于S15同样处理,避免了讨论公比是否可能为1,轻松解决了问题,而且这种解法稍加引申拓展,可以得到关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两个性质:这样得到的性质,来得自然,学生印象深刻,而且知道性质的用法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4、。例2:一个有穷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项数为偶数,如果其奇数项的和为85,其偶数项的和为170,求此数列的公比。解:设该数列的公比为,项数为n。由题意(3)÷(2)得=2故该数列的公比为2。本题求公比时没有将奇数项(偶数项)的和用求和公式表示,仍然是抓住了和的实质──奇数项(偶数项)相加,两式相除,很快将公比求出。可见,涉及到和的问题,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和式,相加的项数又相同,细心观察和式中相加的项的特点,也许能找到避开求和公式的解题途径。从本题也可以得到等比数列的一个性质:若项数为偶数,分别为偶数项和奇数项

5、的和,则例3:设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是它的前n项和,若是等差数列,求公比。解:∵是等差数列4该题从的实质入手,将和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项的关系,得到,从而求出公比。这种“简洁”是用求和公式无法达到的。在等比数列的习题中,类似的题目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类是和式体现的项数较少,可直接写成几项的和(如本文第一段中的习题);一类是和式体现的项数有某种规律,或相等,或成倍数关系,常利用an=am•qn-m进行处理(如例1和例2);一类是利用和的实质,将和的关系转化为项的关系(如例3)。等差数列也有上面这

6、些类型,而且可以采用相似方法处理。本文只针对等比数列来讲,是因为它前n项和公式涉及到分类讨论,涉及到,从而导致它的计算相对于等差数列来说要难。在具体的问题中,若能抓住等比数列的实质,抓住求和实质,细心观察,勤于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则能避开难点,简洁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当前使用新教材,学生们解高次方程的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这种处理尤显重要。当然本文并不是说不要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相反地,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公式,树立分类意识,遇到必须要用公式解决时,必须解决得干净利落。总而言之,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

7、公式的简单套用,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提供几个练习题:2、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求公比的值。5、设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项数是偶数,它的所有项的和等于偶数项和的4倍,且第二项与第四项的积是第3项与第4项和的9倍,问数列{lgan}的前多少项和最大?(取lg2=0.3,lg3=0.4)6、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4参考答案:3、1054、略5、前5项和最大6、略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