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1).ppt

学问与智慧(1).ppt

ID:49559434

大小:27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2-27

学问与智慧(1).ppt_第1页
学问与智慧(1).ppt_第2页
学问与智慧(1).ppt_第3页
学问与智慧(1).ppt_第4页
学问与智慧(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问与智慧(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问和智慧罗家伦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教学目标我对名家的了解罗家伦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等职。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等著作。●给下列划线字注音:譬如犀锐陶冶蚌壳晦塞赫胥黎探骊得珠矻矻穷年    鞭辟入里无关宏旨寸积铢累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字字珠玑pìxīyěsèbàngxūkūlípìhóngzhūchénjìngjī解释下列词语:探骊得珠:无关宏旨:鞭辟入里:浮光掠影:融会贯通:读破五车:寸积铢累:比

2、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比喻印象不深刻。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一点一滴地积累。形容读书很多。速读课文——咀嚼内容——找每一节的中心句。◆学习指导:1、阅读议论文要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表达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2、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中心句可能在文段中的位置有三种:段首、段尾、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各小节中心句: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其实

3、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著书、读书都要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中心论点品读课文——咀嚼内容——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课堂检测纸上谈兵庖丁解牛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请你探究上述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有学问,没有智慧)(只有智慧,没有学问)(既有学问,

4、又有智慧)我来考考你这篇文章为我们谈论的论题是______在作者看来学问是__________智慧是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此持的观点是(即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的聚集,是工具发现,是创造,智慧体现人的思想。学问和智慧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离不开学问,两者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1、若把学问比作起锚的航船,那智慧便是

5、。读一读,说一说我也试一试例句:“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从水底上涌。”从“友谊·理解”、“成功·失败”、“幸福·苦难”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造一个句子例句:如把学问比作建筑材料,那么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如把学问比作_____那么智慧便是____如把学问比作_____那么智慧便是____例如:唯有从理解中产生的友谊,才不是春天易谢的花朵;他永远如松柏一般,四季常青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对于写作文甚是头疼,觉得无话可写,甚至不知道怎么写。读了课文,请你用本课的一些道理来解说原因

6、,并对这些同学提出建议。(最好用比喻来说理哦)读一读,议一议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其大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

7、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