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03250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之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之策略[关键词]作文教学;策略;兴趣;素材;构思谋篇;评价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魂”。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农村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每当作文时总觉得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既没有写作兴趣,又没有写作内容。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下笔有神、言之有物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因,我每接一个班,上的第一节作文课就是说话训练。我
2、首先作自我介绍,用知心话语唤起学生的热情,然后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真可谓“亲其师、信其道”。平时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小至一句话,大至一段话或一篇文章,说的内容可以是续写故事,可以是发表看法,也可以是一则笑话。说的形式力求多样,可以同桌说,小组内说,对老师说,使学生逐步养成“敢说”、“爱说”、“会说”的习惯。使学生的说话训练得到落实。同时,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一些诸如捉迷藏、爬山、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等生动有趣
3、的活动。在活动前,提出观察要求,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的去观察。因为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积累写作素材4注重积累,这是习作的资本,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应该是这样。”学生无话可说的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其实学生平时所接触的材料很多。关键是要注重积累,以便“厚积而薄发”,为了积累素材,我们平时要多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做调查研究,去搜集生活中的点滴材料。1、注重课内积累。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求学生把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在笔记本上,有的要求学生一定要背下来。在写作指导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词句。
4、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体会,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写作做好铺垫和素材的储备。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以便今后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2、观察生活、勤于练笔。写作来源于生活。但生活更需要我们去感受和发现,对平时遇见的事,哪怕是蚂蚁搬家之类的小事,我们也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写出体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3、多读多背、积累语言材料多读多背是对学生“不能表达”这个缺憾的一大补偿,文章背诵多了,在大脑里储存的语言材料也多了。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并模仿那些已背过的词语,警句,写作方法,从而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5、。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所学过的课文尽量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复述或摘抄。在课内外阅读中,也经常鼓励学生能自读文章,自学生字,自理文章脉络,在课余能自觉的读书,并摘抄背诵精华部分。以便在今后需要时可随时用上,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也为学生写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三、 加强训练,构思谋篇 篇是由多个段构成的、片断是构篇的基础,一个成功的片断会对全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训练篇的同时,我尤为重视片断的训练。例如,高年级写人的作文,学生往往对人物的特点,不但写不具体、写不准确、而且常犯千人一面的毛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训练篇的习
6、作之前。要先进行“人物素描”的片断练习,通过学生给人“画像”,抓住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的描写,写出了人物独有的特点。在段和篇的训练中,我觉得应采取“先分后合”的方法。进行开头、结尾的训练,讲清一般开头和结尾的方式。一篇作文,分部指导,分块练习。即开头、中间、结尾、过渡段等,然后再串成篇。通过这样的分、合训练,学生一定会掌握文章的结构,能够独立构思谋篇。四、具体内容、重点去写我们大部分学生误认为字数多则内容丰富,因此往往会东拼西凑,东拉西扯的乱写一通,来增加字数。还有的同学写一句换一个意思,或把不相关的内容罗列在一起。为了使学生写作的内容实在,我
7、认为:要在条理上下功夫。主要内容要具体刻画、详细描述,次要内容可一笔带过,作一般性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在作文中要有揭题的地方,杜绝文不对题的现象。写作的内容具体而不空洞,且有一定的中心。五、及时评价,创建写作平台每完成一篇习作,我以学生自改完善,小组内互相交流修改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4同时,我们要毫不吝啬的对学生作出适当的、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习作的兴趣。对学生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我们要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不能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要针对不同层
8、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尽可能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