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44698
大小:14.65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5
《学前教育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和其他事物一样,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前后发展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儿童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质变”,便出现一些带有本质性的重要差异。这些差异有显著的变化,使儿童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例如:儿童每天都在感知新事物,听到成人教他说出的词,这些知识经验,在他的头脑中日积月累(即量变),起先他可能只表现为理解词,但是,到了一定时期,他就开始说出词,产生了语言发展中的质变,即进入了其语言发展的新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儿童心理发展一般采取渐变的形式,在原有的质的特征占主要地位时,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特征的萌芽,而当新的特征占主要地位之后,往往仍有旧的特征的表现,发展之间一般不出现突然的中断,阶段之间具有交叉性。 2.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 人的一生的发展不是等速的,在不同时期变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即使同是学前期,不同时间发展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2)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发展的。比如,感知觉在出生后发展迅速,其能力很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维的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两岁左右才真正发生发展起来,到学前末期,仍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只有逻辑思维的萌芽。 (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相同,心理发展的速度却往往有所差异。比如,有的孩子刚刚1岁零2个月就会说话,有的孩子已经2岁多了,还没有开口。我们说,这些都是正常儿童,而且早晚会具备基本的心理活动能力,只不过是发展速度上有个别差异而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