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659823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发展县域文化建设和谐平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调研】发展县域文化建设和谐平昌四川省巴中市委政研室主任杨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县域文化是传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渠道和基础。在以文化竞争为内核的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平昌县整合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县域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了和谐平昌的建设步伐。一、基本做法(一)推进“三项改革”,增强县域文化建设活力。平昌县一直坚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经营机制,更新融资机制來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促进县域文化建设。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变政府“办文化”为政府“管文化”,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主要依靠经济、法律手段管理转变,既保证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又推动了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平吕县釆取股份制形式建立的小角楼艺术团,成立三年來自创节冃150余个,演出400余场次,培育艺术人才200余名。二是完善经营机制。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创新经营机制,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整合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捉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支持文化单位之间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实现资产、人才、技术等要素的优化组合,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市场营销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规范文化经营行为,建立文化经纪人制度,形成行业口律机制。三是更新融资机制。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入渠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投入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化投入体系。近三年,县乡财政投资800多万元,激活民间资金7000多万元,引进项F1资金1.4亿元,为县域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实施"三大工程”,搭建县域文化发展平台。建设县域文化,搭建发展平台是基础,平昌县坚持把县域文化平台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人环境中统筹安排,强力实施。立足实际,很抓文化载体、文化扶贫、文化人才“三大工程”,构建县域文化发展平台。一•是在城镇实施文化载体工程。坚持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科学运作,建成县文化大厦、影都大厦、图书分馆、江州文化娱乐城等大型文化娱乐中心,同时,正在规划建设县文化艺术屮心、县城滨河路文化一条街、们坚文化公园、口衣古镇文化开发区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群。强化社区文化网点建设,建立集图书阅览、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文化阵地10余个,形成县歌舞团、金秋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书法、美术、摄影、老年门球等文化团体、艺术协会35个。二是在农村实施文化扶贫工程。坚持“功能延伸、重心下移”的原则,采収“划拔资产、增加投入、项目带动”等办法,改善乡镇文化单位建筑设施4000余平方米,全县27个乡镇文化阵地面积均超过150平方米,人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321”活动,建成村文化宗300个、社文化大院2000个,开展10000家文化帮扶结对子活动。三是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良、能管善干、与时倶进”的要求,对全县文化事业管理干部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使用;乡镇宣传文化服务诂人员在英他部门减编裁员的情况下,站均增编1人,吸纳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从事文化工作,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组织管理人才队伍。采取“外地引进、木地发掘、专业培训、实践提高”等方式,选拔、培养、建设了一支徳艺双馨的专业艺术人才队伍。实行“政府倡导、部门指导、骨T合力”的办法,依托文体协会和文艺表演队等,凝聚业余文艺人才3000多人,组建了一支强大的业余文艺人才队伍。同吋,坚持设立文艺人才奖励基金,每两年开展一次“三个'I•佳'评选活动”,即评选I•佳民间特色艺术项目、十佳业余文艺团队、十住文艺骨干,促进文化人才队伍繁荣,人才“洼地” 汇聚功能日渐显现,基木形成了以县城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依托,文艺团体协会为支撑、覆盖城乡、专兼结合的文化人才队伍。(三)巧打“三张主牌”,发展县域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厚重、民俗文化独特、生态文化俱佳、现代文化超前,构成了平吕县县域文化丰富的资源存量和独具的潜在优势。近年来,该县突出重点,抓住历史文化、红军文化、企业文化“三张主牌”,不断赋予县域文化新内涵,提升县域文化新品味,强化县域特色文化建设。一是立足丿力史文化,发展县域特色文化。坚持对文物古迹、民俗文化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和开发,收集整理北山寺、巴灵台、白衣庵等民间故事、传说130多个,民歌、山歌、俚曲700多首,整编《平昌风流一民间故事、传说集》三部近40万字、《平昌县民间歌谣集成》八卷90万字。形成以翻山較子、得胜秧歌、响滩快板、十•兴书法、青云器乐、驷马锣鼓、板庙喷呐、白衣龙舟、龙岗山歌、邱家歌舞等独具一格、特色鲜明的文艺产品。二是立足红色文化,发展县域特色文化。平昌县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的故乡,刘伯坚烈士纪念馆III址已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经典、全国笫28条红色旅游专线,年接待游客4万人以上。在丰富和发展县域文化的过程屮,平昌县大力挖掘红军文化,不断赋予新内涵,升华为“开明的思想、诚信的品质、务实的作风、创新的楮神”为核心的平昌主流粹神,围绕主流精神,在全县开展以致富星、和睦星、守法星、卫生星、优生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把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用文化的力最来引领、焕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三是立足企业文化,发展县域特色文化。通过考证清代塲伦创办的“南台”、“魁阁”及白衣吴翰林香酒坊等百年酒坊,深入挖掘四川江口醇、小角楼的“醇、和、福、新”的洒源文化,提升“竞争、创新、激情、诚信”的企业文化,组建江口醇战旗歌舞团、小角楼艺术团等文艺团体,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使“酒乡平昌”厚誉大江南北。同吋,更弘扬光大了平吕特色文化。(四)坚持“三项创新”,营造县域文化发展环境。发展县域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保障。平吕县坚持在“制定配套制度、提升科技含量、发展文化市场”等三个方而不断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坚持制度创新。在认真贯彻落实屮央、省、市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立足县情,制定了《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利于文化发展的配套制度,营造了一种鼓励支持创新、便于吸纳和汇聚人才进行文化牛产服务的精神氛围;增添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空间;形成了文化发展的良好的牛态系统。二是提升科技含量。紧跟吋代步伐,在县域文化编制规划、生产过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不断增加现代科技理论和技术含虽,注入知识的、智力的新鲜因素,为营造县域文化高雅、健康、优良的艺术品位和丰富、先进、科学的质量内涵,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强化文化市场体系。坚持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流通渠道,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电影院线建设,建立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艺术品、印刷业等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形成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形成统一、开放、竞争、冇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全县建有文化市场13个,经营项目达61项,经营摊点287个,年销伟收入突破3000万元。二、主要成效(一)县域文化网络逐步形成。平昌县已构建成覆盖县、乡、村、社的文化设施网络,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为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H益增长的文化牛活需要创造了条件。在县城,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县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城、文化广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展现现代城市形彖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群。社区已发展文化服务中心11个、老年活动中心9个、青少年活动屮心4个,丰富多样的文体协会30个。县文化馆馆社面积增加到1600平方米, 县图卩馆联网建起了“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平昌基层服务站”,全县建立电影放映队26个,年服务观众80多万人次。在企业,建立了江口醉战旗歌舞团,小也楼艺术团、小角楼舞蹈培训基地等。农村达到了“乡乡有办公地点、办公设施、活动阵地、办公人员”,全县乡镇文化站阵地达到部颁标准的二、三级站达67%,—级站达33%,建成基层图I徨13个、科普教冇园1()个、村社文化活动室230()余个,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二)县域文化功能H趋增强。一是文艺新作不断涌现。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弘扬发展主题、形式丰富、风格多样的文艺作品。近三年,全县年均有150余个作品在市级以上文化赛事、展演中获奖,•其中《翻山饺子舞》三度应邀在全省展演,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巴山风情舞《捋(亲》一经上演引起轰动;土色土香的《莲花闹》、《钱串子舞》、《柳州秧歌》、《巴山背二哥》等地方民间舞蹈节目已成为全市舞台艺术的佳作。美术作品有57件在国外展出,其中7件被国外博物馆收藏;摄影作品《山里的孩了盼奥运》等3幅入选全国申奥图片巡回展。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2年以来,年均组织文化活动100余场次,观众达20万余人次。“止刀十五登高节”、“美酒节”、“龙舟节”、“运动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不断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牛活;“四中全会进山村”、“喜看农村新变化”等主题活动,使人民群众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躁、愉悦身心、提升素质。(三)县域文化建设效益凸显。平昌县认真把握文化业的双璽属性,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轮子并驾齐驷,文化发展基木形成了与经济发展相辉映、与社会进步相融合、与历史传统和承接、与现代文明相贯通的良好势态。涌现出了以民间文化艺术为依托的民俗文化产业;以红军文化为依托的红色文化产业,以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的生态文化产业;以广播电视为依托的传媒产业;以江口醇、小角楼酒业为依托的企业文化。文化产业链不断地得到延仲,县电影公司改制后兼营多业,年创收40余万元;县图廿馆开办“读帖沙龙”、电脑培训班等,年创收8万余元;文化馆开办艺术培训班、礼仪服务公司和广告设计公司,年创收超过10万元,全县仅延伸文化产业链年增加收入100余万元。城乡文化达到了相融互动。锣鼓、秧歌、喷呐、龙灯等“下里巴人”式的民俗文化定期进城登台献艺,“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经常进农村开设“文化超市”,每年为农民送上了1()个精品舞蹈、1()场露天电影、100幅书画作品、100首经典歌谣、1000幅春联、1000册图书、10000份农科资料、10000家文化帮扶的“文化大餐”,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文化的全面发展。平吕县1998年被省政府授予“文化先进县”,近年來,先后两轮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并于2004年底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初验。(四)县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平昌县发展县域文化,实现了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木转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索质都得到了提升,大局意识普遍增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进一步得到了张扬,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2004年全县国民经济牛产总值达27.94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增收270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24.6%、11.8%,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42.1:22.8:35.1o全县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呈现出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局面。三、几点体会(一)发展县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貝体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而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是支点。平昌县推进县域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在全球化的人背景下认识文化作用,谋划文化战略,以“文化平昌”推进“和谐平吕”,在发展中探索和谐,在和谐屮推进发展,传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提炼和升华了民风民俗,展现和发展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地满足了人民群众H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和 法制建设,促进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二)发展县域文化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21壯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也是生产力,县域文化是县域经济的深层支撑。平昌县坚持以“文化强县”推动“经济强县”建设,把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来认识,作为支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来开发,以其所特有的启蒙力、感染力和教化力,以及对人精神层面的渗透力、提升力和引导力,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推动力,借文化Z力促县域经济发展,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发展县域文化要强化组织领导。一个地方的实力展示靠经济,魄力展示靠文化,文化发展离不开组织领导。平昌县在发展县域文化屮,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专门领导小组,坚持实施文化建设“一把手”工程,出台了《平昌县文化建设十年规划》、《关于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坚持实行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步安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人人参少,共促文化繁荣的局面。实践表明,强化组织领导是推进县域文化建设的前捉条件。(四)发展县域文化要坚持改革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走改革创新之路推进县域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平昌县坚持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增添举措,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机制创新、技术含量提高,丰富文化内涵、优化文化结构、提升文化品位,统筹文化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表明,坚持改革创新是推动县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法宝。(五)发展县域文化耍立足口身特色。县域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旗帜,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发展县域文化应坚持特色为先。平昌县在发展县域文化屮,始终坚持立足木地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综介开发,形成了大批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具冇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产品,其强有力地影响力、感召力不断推动平吕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平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