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18537
大小:1.01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4
《13.3.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3 等腰三角形安口镇中学杨立鑫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重点)2.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难点)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当中.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探究: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图中虚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类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求边长或周长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
2、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A.9cmB.12cmC.15cm或12cmD.15cm解析: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为6cm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故选D.方法总结:在解决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如果不明确底和腰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同时要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探究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65°或50°B.80°或40°
3、C.65°或80°D.50°或80°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类型二】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角的度数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解析:设∠A=x,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解:设∠A=x.∵AD=BD,∴∠ABD=∠A=x.∵BD=BC,∴∠BCD=∠BDC=∠
4、ABD+∠A=2x.∵AB=AC,∴∠ABC=∠BCD=2x.在△ABC中,∠A+∠ABC+∠ACB=180°,∴x+2x+2x=180°,∴x=36°,∴∠A=36°,∠ABC=∠ACB=72°.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x.【类型三】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如图,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F,求证:EC∥DF.解析: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ACB,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
5、∠DBC=∠ABC,∠ECB=∠ACB,那么∠DBC=∠ECB,再由∠DBC=∠F,等量代换得到∠ECB=∠F,于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C∥DF.证明:∵△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ABC=∠ACB.又∵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DBC=∠ABC,∠ECB=∠ACB,∴∠DBC=∠ECB.∵∠DBC=∠F,∴∠ECB=∠F,∴EC∥DF.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主要是通过证明角相等或互补.【类型四】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进行证明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1)若AD=AE,求证:BD=CE;(2)若BD=C
6、E,F为DE的中点,如图②,求证:AF⊥BC.解析:(1)过A作AG⊥BC于G,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G=CG,DG=EG即可证明;(2)先证BF=C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证明:(1)如图①,过A作AG⊥BC于G.∵AB=AC,AD=AE,∴BG=CG,DG=EG,∴BG-DG=CG-EG,∴BD=CE;(2)∵BD=CE,F为DE的中点,∴BD+DF=CE+EF,∴BF=CF.∵AB=AC,∴AF⊥BC.方法总结: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类型五】与等腰三角
7、形的性质有关的探究性问题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E是∠ABC的平分线,DE⊥BC,垂足为D.(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2)请你判断AD与BE垂直吗?并说明理由.(3)如果BC=10,求AB+AE的长.解析:(1)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为角平分线,可证得△ABE≌△DBE,即AB=BD,AE=DE,所以△ABD和△ADE均为等腰三角形;由∠C=45°,ED⊥DC,可知△EDC也符合题意;(2)BE是∠ABC的平分线,DE⊥BC,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ABE关于BE与△DBE对称,可得出BE⊥AD;(3)根据(
8、2),可知△ABE关于BE与△DBE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