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57110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有生命的历史课堂之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有生命的历史课堂之内涵[摘要]最新的教育理念与学生追求的一致性表明,历史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而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有感染力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满活力的课堂,思辨的、智慧展现与升华的课堂。[关键词]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内涵[中图分类号J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93最新的教育理念与学生追求的一致性表明,历史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而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生活化课堂即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课堂,有思想的、有心灵感染力的课堂即“知情统一”的课堂,师生和谐的课堂即教师乐教、学牛求学的课堂,师生平等、生牛平等的课堂即
2、学生敢说、有机会说的课堂,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的课堂即思辨的、智慧展现与升华的课堂。一、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有感染力的课堂长久以来,历史课堂教学基本都是对丿力史知识的机械灌输,模式僵化,毫无牛命力,原因之•就在于历史教学缺乏与牛•活的融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历史课程的实施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生活化是构建有生命的历史课堂的重要条件。生活化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历史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生活化教学,认为在充分设置情节
3、背景条件下的学习是最为冇效的。历史生活化教学可以摒除传统教学的弊端,不再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根基,取而代之开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图式对于新知识的构建作用,通过已知引入未知,从而努力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学习内容与学生休验相互促进,有助于构建新的历史知识体系,优化学习过程。历史学习的内容是“死”的,如何能让历史学习“死”去“活”来,是改变当前历史教学模式僵化的关键所在。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把古老的历史知识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示,创设贴近学生认知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让丿力史课堂不只是死板的丿力史知识的传授与死记硬背;在授课过程注匣精
4、神气质的传承,让学牛在潜移默化屮深受感染,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历史课堂综上所述,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生活化的课堂一一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课堂,有思想的、有心灵感染力的课堂一一“知情统一”的课堂。二、冇生命的历史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满活力的课堂肖川教授曾说:“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一一我们的教育一一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一一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
5、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牛命教育论者认为现实生命教育的途径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讣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传统的历史课堂是几十个学生在下面端坐整齐,听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教师拼命地讲,口干舌燥,学生乖乖地做笔记,困也累也。而十几岁的初屮学生是活泼的、好动的、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教师应明确教足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
6、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牛的好奇心理,预设情景、预设问题,或把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说话、发表异议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在强调课堂的生命化,关注课堂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把学生提到最主要地位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教师职业情绪的培养和生命意义的提升。叶澜教授主张从牛命的高度用动态牛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她认为,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
7、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可以通过丰富专业知识、博览边缘学科、研究学生心理来提高讲课艺术,在学生求知的眼光中深深体会身为历史教师的幸福感。每个学生的智力、爱好、性格种类很多,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各异。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感,对简单问题的回答,可把机会多给学困生;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的I口I答,可面向思维灵活多变的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