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71170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8
《历史课堂应让生命之树长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课堂的德育渗透:让生命之树长青周南实验中学周磊摘要:德育教育进历史课堂,这既是德育的需求,也是历史教育的需求。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往往注重“整体”而忽略“个体”,个体生命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要通过挖掘细节、设置情境、加强思考、实践体验来树立和强化学生的个体生命意识,让生命之树在历史课堂茁壮成长。关键字:历史教学个体生命意识教育是一种面对生命、提升生命的育人事业,它承载着人类最美好的期许与愿望,并引领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的生活。而历史教育的生命智慧应包含人类生存的方式、方法、形式、意义,以及属于自身的生命意
2、义。基于此,历史教学不能满足于传授“躺”在课本上的静态知识,而应当努力从浩瀚无际的“死”的历史知识中弹奏出的一曲曲动人心魄的生命智慧旋律,让这些知识闪烁出生命智慧的光芒。然而,翻开历史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面对历史的滚滚车轮,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如此的渺小、低下、卑微和无奈。可是,我们的历史不正是这些鲜活的生命所构建的吗?没有个体生命的存在,历史就变成了彻底的虚无。有鉴于此,有历史学家提出“个体生命史观”,即以个体生命的感知作为看历史的一个角度。胡适曾说,“一切工具,一切人才,一切学问知识,一切理论主义,一切制度方式”
3、,“一切的工作”,“都只是为了要建立一个更满人意的国家”。实际上,胡适说得还不彻底,不管探求什么高深的理论、必然的法则、伟大的哲学等等,所有人类的努力,不都是为了让每个人更好地生活吗?什么都是虚的,生命存在的优化与否才是实实在在的。当然好或优化的标准,不是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制定的,而要让历史中的个体生命诉说。如果总是以整体大于总和的眼光看历史,就难免以整体之名忽视个人之生死。有多少个历史的冤魂会问:在你们的“大历史”下,在你们的“历史规律”下,在你们的“历史公理”中,在你们的“历史潮流”中,我就该死吗?所以,我们的
4、历史课堂,是不是要承担起建立学生对个体生命的认识和尊重的责任?历史研究者、教育者不但眼里要有人民,有群众,还要有个人,有个体的生命意识,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
5、allymeettheYibintravelneeds.Bus3要把人民化解为无数的个人,探究他们对生命存在的感受。人民如果不与个人联系起来,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突出普通人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感知个体生命的价值。那么,课堂上,个体生命的价值要怎样去突显呢?首先,要大胆的解剖历史,展现历史细节,让个体的生命价值在细节中突显。历史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也不应该是对所谓历史法则或者社会发展规律的盲目追求。历史是鲜活的,是由无数的细节构成的,真实的历史有时候比戏剧更加曲折离奇、荒诞有趣。历
6、史课堂就应当极力去挖掘这一个个的细节,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戏剧冲突里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和生命的意义。在上初一新生的导入课时,我讲了一个故事。2300多年前,有一个叫公乘得的人奉命看守一座陵墓。在那个时代,这是最为卑微的工作了。然而,作为千千万万无足挂齿的普通人中的一员,忽然有一天,他用他全部的精力将他的工作刻写于呼沱水边一块坚硬的河光石之上:“监罟囿臣公乘得守丘其旧将曼敢谒后俶贤者”,他想告诉后来的君子们:“我们两个(公乘得和旧将曼)给国王看守园囿、给他捕鱼,现在又给他看守陵墓。”穿越历史的尘埃,历经
7、沧海桑田,这块石头在偶然间被一个普通的掘地农民所发现,再辗转流到了一个普通的文物研究者手里,成为掘开历史的一组密码。专家是这样解读这块石头的:河北省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全国继石鼓文之后最早的刻石文字。它的发现进一步确认平山三汲一带的大墓为中山国王陵,并为中山灵寿故城遗址的发现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公乘得的一个无意之举成就了一段历史传奇,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个体对历史产生影响的鲜活事例。通过这样的细节挖掘,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普通个体对历史产生的作用,它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之中,我们今天的一举一动其实都
8、是在创造历史,这不就是我们个人生命价值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体现吗?在讲商鞅变法的时候,教材导语中有“徙木立信”的故事,我特意强调了那个将木头从咸阳城南门扛到北门的壮汉,正是他帮助商鞅树立了威信,而这难道不需要勇气吗?最后讲商鞅的命运时,我讲了他乘夜逃命企图躲进一户民居而被一个老太婆以他自己制定的法律所拒绝的细节,这难道不是对商鞅变法最大的肯定吗?商鞅变法的成功,正是由于他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