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377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6
《论中国古代悲感的消解形式【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论中国古代悲感的消解形式众多古籍显示魏晋文人几乎都爱竹,这似乎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比如说,兰亭集序,那就是一批文人,在春天春游,汇于茂林修竹之间,进行春游活动的一种盛况,另外,竹林七贤也是以竹林而命名的。而“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人)和“兰亭名士”(谢安、王羲之、王徽之等人)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度”,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得",人格上的完美,竹林名士的精神内涵与竹的某些特性相暗合,因而"竹林"也被赋予了时代的新意。魏晋是竹的时代,竹的俊逸、中直、傲立、潇洒,使这一时代的政治黑暗与血腥
2、并不能占满历史的全部篇幅,相反,一股清新而隽永的精神空气千古飘荡。竹子情节对魏晋的影响可谓深远。一、“竹”作为魏晋的文学符号竹子情节的产生首先是它本身的品行,其次便是文学家在笔墨上的渲染,这二者结合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而魏晋的咏竹文学则是“托物言志”,通过对竹的描绘歌咏,来表现文学家的情趣思想。魏晋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儒学自西汉末期陷入泥潭之中,士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反而成了精神的负累,名士逸入竹林是逃避现实的象征。1、竹子身上颇有一些独特之处,“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便生动的将竹子拟人化,《礼记.祀器》中也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3、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戴凯之爱竹研究竹,著了一部描述70多种竹子性状的《竹谱》,这是我国最早以四字韵文写就的一部植物学专著[1]。同时有些文学作品中指出竹子有玉的性格,比如说,青翠如玉,温润如玉。竹子的这种品行,便使魏晋的许多大家都乐于与竹为邻。《晋书·王徽之传》和《太平御览》[2]都有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徽之(王羲之子)平生爱竹,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晋代玄学家郭璞始作《桃枝竹赞》,曰:“蟠家美竹,厥号桃枝。
4、丛薄幽蔼,从容郁猗。簟以安寝,杖以扶危。”这是对其功用的赞美。[3]《竹赋》有云:“有嘉生之美竹,挺纯枝于自然,含虚中以象道,体圆质以仪天,托宗爽垲,列族圃田,缘崇岭,带回川,薄循隰,行平原,故能凌惊风,茂寒乡,藉坚冰,负雪霜,振葳蕤,扇芬芳,翕幽液以润本,承清露以濯茎,拂景云以容与,拊惠风而回萦。”进一步对竹自身的一些特性进行了细致描绘与赞颂。2、竹子的品质使魏晋的文人都乐于在文学作品中赞竹诵竹。陶渊明十分憧憬他的《桃花源记》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此外,尚有王羲之的《邛竹杖贴》、戴逵的《松竹赞》等文与赋。不同时代文化中的文学家们仍在不断地赋予其新的主题,竹这
5、种文学符号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获得新的指称--表现意义。从元代虞集的《高竹临水上》和杨维桢的《方竹赋》、明代高启的《师子林修谷》和王世贞的《竹里馆记》,到清代郑燮的《竹石》和《题画竹》,直到现代,吴伯箫还写出《井冈翠竹》一文,咏竹文学虽为“余音绕梁”,但仍“不绝如缕”,仅《古今图书集成》所录,写竹者就有九十五人之多。竹文化的生命之流绵延不断,咏竹文学的长河奔流不息!二、“竹”作为魏晋的艺术符号画竹不是自宋代开始,唐代就有了,唐代的吴道子和肖悦,他们都画过竹子,曾有一说指魏晋风度不画竹,还未学画画。白居易作《画竹歌》说:“植物之中最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笔下独逼真
6、,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随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1、《中国画论发展史实》[4]的顾恺之部分介绍到他的《七贤》:唯嵇生一像欲佳,其余虽不妙合,以比前诸竹林之画,莫能及者。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出现了与两汉相异的风尚。宗白华先生在其《美学散步》[5]中指出魏晋美学的发展:“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受到竹子情节的影响,魏晋的绘画内容上也出现出了生产活动的画面,如壁画中的《屯田图》,描写人们的垦田、放牧、采桑等活动,颂其辛劳,第二是促进山水画的兴起,如顾恺之所创作的《庐山图》,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
7、国第一幅山水画。[6]2、苏轼有《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中一首写道:“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徒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胸有成竹”“身与竹化”,即是指画家在作画技巧已经高度熟练的情况下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唐代的张彦远在他的开创性著作《历代名画记》[7]中指出魏晋时名家的出现,才标志着绘画臻于成熟。仅《古今图书集成》所录,写竹者就有九十五人之多。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枝叶柔柔,满目青青,清秀俊逸的修竹之美,倾倒无数丹青大师。[8]三、“竹”作为魏晋文人的生活符号西晋的左思有诗说,经时东山庐,果下自成臻,前有寒泉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