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532983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2019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自学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9古诗三首词句品析%1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1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來,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1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1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1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1“横、侧、远、近、高、低”,说明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观察、欣赏。%1“面目”就是面貌,这里指庐山所呈现的景象
2、。“缘”与“原来”的“原”字易混淆,要区分开。“缘”意思是因为。%1一个“争”字贴切、生动地描绘出竞相比美,熠熠生辉、交相辉映的亮丽风景,同时为下文的评价做好了铺垫。降:服输。课文风景线句段林课文全览暮江吩①[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②半江瑟瑟半江红。③解析: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诗人抓住了傍晩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可怜九月初三夜,④露似真珠月似弓。⑤解析: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彖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
3、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Z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⑥解析:由于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也就各不相同。为下文的说理作好了铺垫。不识庐山真面目,越身在此山中。⑦解析:这两句诗是因果倒装句式。先写了作者没有认清庐山的真实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视野太狭窄,不能看到全貌。译文: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陡山肖的)山峰。从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看,景色各不相同。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
4、中。雪梅[宋]卢钺梅雪争⑧春未肯降⑨'骚人⑩阁笔费评章。⑪解析:在诗人卢钺的笔下,梅雪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卒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⑩解析: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岀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意味深长地道岀了一个道理:美不在外表,而在于内在的修养,品格的高洁。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
5、给梅花一段清香。⑩骚人:诗人。⑪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残阳铺水中篇章秀【结构图示】厂傍晚之景暮江吟Y夜晚之景江瑟瑟红、热爱自然、轻松愉悦~横看-成岭写景1侧看——-成峰<1.远近高低不同「不识-真面目]明理<丿1只缘-在山屮J(寄意深远)题西林罐(变幻莫测)赞美庐山奇景•雪——白、雪梅]
6、各有长短梅——香【主题思想】《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同时还蕴含着人生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雪梅》借梅雪争春告诉我们:雪和梅各
7、有千秋,都各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两者的结合才是最完美的。感悟:读了这三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看到了弯月初升,露珠品莹的朦胧復色,看到了庐山雄奇壮观、T•姿百态的景象,也看到了争春时不服输的雪梅,从中我明白了“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以及“事物各有反短,要相互取反补短”的道理。【疑难探究】《暮江吟》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全诗构思绝妙之处在哪里?答:全诗构思绝妙之处,在于摄収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写作特点】《暮江吟》语言清丽流畅,格调
8、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吋I'可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F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寓理于景即寓哲理于写景之中,如《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而上是说诗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的局部景色而已。细细品味却暗含着人生的哲理: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事物,就要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习题导航台2注:见教材P37页习题1朗读课文。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