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

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

ID:46417953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3

上传者:U-7604
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_第1页
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_第2页
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_第3页
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媒体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多媒体语文教学屮的误区及策略东阳市巍山高中陈伟东[摘要]:本文从为用而用、削足适履、盲冃“拿来"、以辅代主、忽视文本五个方面透视多媒体语文教学小的谋区,提岀多媒体语文教学屮应注意适用、适量、适当的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字]:多媒体语文教学误区适用适量适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它比传统教育手段有无比拟的优越性。多媒体辅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可以编制各种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冇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进而极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辅助工具,真止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屮正在走向一些误区:1、为用而用。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出的课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界面做得很“屁哨J仿佛不用计算机就不是现代教学、不是多媒体就不够档次一般,多媒体辅助教学演变成了一•种纯技术展示。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叩勺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这一新式武器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化蝶》与《致橡树》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的题材,但《致橡树》重在表现一种现代爱情观,即木棉(女性)在橡树(男性)而前的独立和自尊;而缠绵松恻的一曲《化蝶》则表现了古人在追求口由爱情而不得那种无奈和伤感,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教学实际中,这样的例了并不少见,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來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种拉郎配式的硕用,只能使课堂徒増无效信息,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2、削足适履。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屮,一些教师,为图方便,将教学内容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下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探讨。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吋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副作用。更有趣的是,如果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或出现其他意料Z外的情况,电脑便上演“蒙太奇"手法,这种情况,多少会给师生带来些许尴尬。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究其根源,实质上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教学思想,并凡它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非但未能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反而是课越上越死了。3、盲廿“拿来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自己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课件颇多,有心者门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总归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冇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耍的认识。我们应该认 识到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4、以辅代主。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屮,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木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这种机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取代了师生交流,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这种课件的程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何谈提高?这是有悖于先进的课改理念与课改精神的。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朵、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捉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5、忽视文本。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木的阅读。比如上《祝福》,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电影剪辑,看毕即让学生讨论祥林嫂的形象;上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來''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像,显然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木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牛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牛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针对上述情况,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应冇的作用,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适用适用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完成,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此问题。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以诗人自己为代表的一代青年,诗人通过选取平凡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和祖国的血肉联系,真挚、委婉地抒发了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深情,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不可遏止的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文中打谜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可借助名家配乐朗诵体会,四组表达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的意彖群,可用一系列相关画面展现。授课时,由《我爱你,屮国》这首歌曲导入,同时打岀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学生很快进入作品的氛围当屮。在讲课过程屮,将四组意彖群的画而依次再现于屏幕:“贫穷、落后的祖国母亲的形彖,就像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滩上的驳船;希望渺茫的祖•国,就像飞天袖间的花朵;从苦难屮奋起的祖国,犹如雪被下古莲的胚芽、雪白的起跑线和正在喷薄的黎明;和我不可分割的祖国,……",随着画面的展开同吋播放配乐诗朗诵,呈现电视诗歌的效果。学生听得到、看得到,触景生情,感受到女诗人对祖国的爱,感受到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爱。有 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再略加点拨,学生就能化难为简了。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史新。就直观性而言,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他传媒,但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让我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力•里雹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盲目介入(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却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试想,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彖,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如果多媒休手段的运用是以牺学生想象为代价的,这对语文教学绝不是好事。因此,在教学屮我们尤其要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千万不能被潮流赶着,在运用多媒体手段的上,要选准屮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在适当的教学环节和范围内应用,力求科学、合理、生动、有效。这里不妨套用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原则,“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多媒体课件删去,毫不可惜。”2、适量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冇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屮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手段面前,就好象一个穷急了乂被逼急的饿汉一样,不知如何办才好,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有时一节课学生基本上是看他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花俚呼哨的,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这是由过去教师讲的传统的单调走向新的现代化的单调,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做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但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要么仅靠它来帮助板书而己,这都是不妥当的3>适当多媒体手段好,但既不能滥用,又不能不用,那么,何时用才是恰当的呢?笔者认为,一是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候。用能将形、色、味、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休现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证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二是用在弥补教师索质本身的不足。索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能是一个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但普通话水平不一定让人恭维,而语文教学常常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调用绘声绘色冇情冇意的朗读;冇的教师的板书字迹不漂亮时,难以给学生以示范,这时亦可用电脑里的字体帮忙,等等。三是用在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处。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传统教学法在思维开启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鞭长莫及,常常造成遗憾,但多媒体在这个方面却又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Z意、彖外Z象,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课件只提供与诗歌意境有关的画面,教师做一适当的提解,任由学生据画面去联想想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休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大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冷静,忌盲口,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木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它,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杲。 参考资料:1、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