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46085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新诗教学的几点体会--徐军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诗教学的几点体会安阳乡中心学校作者:徐军年对于新诗教学,和几位同仁在教学交流的过程中,都觉得比较难把握,既不能用美学理论屮的形象、意象、意境等术语来帮助理解,这有点高深莫测;又不能像古诗词那样去注重词句的分析理解,新诗与古诗相比语言通俗易于理解。同时,新诗木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使得解读诗歌也成为极具个体特色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可能会大异其趣,这也是老师觉得新诗不好教的原因。初中阶段,该如何引导学生解读、感悟,学习新诗?笔者从自己从教十多年的经历中有几点浅薄的体会,
2、在此与同仁们交流探讨。下面就结合初中教材中编选的部分新诗谈谈拙见。一、要善于把握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虽说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赏析和理解上的因人而异,但我们不能就此而忽视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尤其是被编排到课本中的这些诗歌来说,主题相当集中、明确。如果片面强调个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现的偏弟而不顾,反而不能真正达到理解、欣赏诗歌的口的。如《当我死吋》这首诗表达的就是诗人极深的乡愁情结和爱国情感。如:用十七年未廣中国的眼眼饕餐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鹏古鸟的重庆,代替回乡看
3、地图的举动,及所看到的地名,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深刻的是从此举中表达出了游了在外思念故乡和希望回到故乡的情结,并非望望地图而已,诗歌的主题就是从中生发出来的。如果仅仅理解实际的行为就不能准确的把握诗歌的主题,在这里,教师耍适当加以点拔。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在确定了理解整首诗的关键之所在后,找一个小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切入点,作为进入一首诗的楔子,这是很有成效的方法。如《金色花》这首泰戈尔的小诗,诗人借小小孩童的“我”变成了i朵金色花后和母亲捉迷藏嬉戏,表现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感情。“金色花”
4、只是作者借用来抒发感情的外化物罢了,是诗人想像出来的,实际是孩子的形象。教学时,要善于创造气氛,让学生冋想自己与母亲的感情。以“妈妈,我想说爱你”Z类的话题,让学生自己设想向母亲表达爱的方式,从而将学生引入到这两首诗歌所需要的情境中。要联想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实际中,要防止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诗歌通常是诗人情绪最饱满、美感最活跃时的产物,是高于实际生活的。如果只为了照顾学生的实际,而将诗歌本身“降低”,就会减弱诗歌的熏陶感染作用。三、要善于发挥想象力,调动形象思维。诗
5、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它们总是要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提炼”,并附着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要进入诗中的情境。《长江之歌》从空间和时间上分别赞美了长江。“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从空间上描绘了长江源远流长,横贯东西的宏伟气势。学生自然想到长江从雪域高原走出,穿山越谷,想到了三峡,想到了江南水乡,想到了“鱼米之乡”,深刻体会到了长江拥抱祖国大地,哺育中华儿女的伟大胸怀。“你从远古走来……推动新的时代”。从时间上歌颂长江悠远久长,纵贯古今的丰功伟
6、绩,我们自然想到了华夏民族上下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想到了创造和主宰着历史的一个个时代和辉煌业绩,想到了祖国今天的飞速发展,想到了我们明天的宏伟蓝图。此时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赞美它,歌唱它的情怀就会油然而生,自然会和诗人共唱赞歌,去领略诗歌的美。四、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常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虽然在初中阶段,尤其初中低年级的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还比较困难,但在诗歌教学中让其逐步积累并体会精言妙语之所在,对提高学生欣赏诗歌水平是颇为
7、有益的。如艾青的《春》这首诗:“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这一句诗人把“古老的土地”比喻为“饥渴的野兽”,既突出了龙华对春的渴望之切,又暗示着龙华潜藏的力量。正是这“饥渴的野兽”的力量,创造了龙华这光明的春天。我们自然产生了缅怀先烈的情感。又如“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黄河颂》)中的“劈”字形象地写岀了黄河之水气势汹涌,不可抵挡的威力,干脆而有力,我们深深被黄河的这种力量所震撼。以上笔者结合新教材中的一些新诗谈了几点教学的看法和体会。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时不要把一首诗讲
8、的太过于清楚、全面,进行条分缕析的探讨。这样做一方面脱离了学生的接受实际,另一方面也容易忽略对诗歌的整体感悟和直接领会。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诗,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积淀出了一大批内涵丰富、艺术形式有独创性的杰出诗作,已走进了中学课堂,走进了学生生活,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有机部分。以此肩负起沟通古典与现代,连接中国诗歌传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