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与临床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与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并总结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木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小儿尿路感染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96例小儿尿路感染患者,分析其发病的临床特点,提高疾病的诊断效果,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分析案例发现,小儿尿路感染多为急性发作,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屮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尿培养菌群数量提示尿路感染,主要感染方式为上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儿中常出现非典型尿路感染,易发生漏诊、误诊。结论根据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结合其临
2、床特点可提高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尿路感染;诊断;治疗体会小儿尿路感染是幼儿时期较为多发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病因及影响因素较多,并且近年来,临床上出现较多非典型临床特点的小儿尿路感染患者,易导致临床诊断上发生误诊、漏诊[1]。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96例小儿尿路感染患者,总结其临床发病特点,提高对小儿尿路感染的危害和影响的认识,总结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儿所受痛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2012年5月辽013年5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小儿尿路感染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
3、43例,女性患儿53例,年龄在5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4.3±2.5)岁,病程为2、5d,平均病程时间为(3.3±0.5)do其屮院内感染16例,再感染80例,患儿常表现为高热伴惊厥、寒战,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恶心、腹泻、全身不适、腰痛、肾区叩击痛,并有败血症、黄疸、体温不升等现象发生。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行血常规检查,计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检查红细胞沉降速率。尿常规采集患儿尿液进行尿培养,尿培养应在抗生素治疗前进行,取尿前患儿减少饮水次数,蓄尿过程应防止尿液污染,并于治疗前取清洁中段尿培养和细菌培养,确定尿培养阴阳性,确定菌落类型。行B超泌尿系统检查,判断
4、尿路感染类型。1.3效果评价标准尿检白细胞(+厂(++++)提示感染发生,镜检口细胞25/Hp表示尿路感染,若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5X109/L、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表示感染发生,;尿培养菌落计数$10万/ml提示病原菌感染,广10万/ml提示高度可疑。1.4治疗方案青霉素联合头范菌素静脉滴注10d,复发再感染患儿加强静脉滴注15d,病情稳定后停止静脉滴注,口服抗感染药物;获取尿培养结果后根据药敏结果适度调整治疗方案。2结果96例小儿尿路感染患者中,54例患儿尿检白细胞显示(+厂(++++),49例患儿血常规WBCM15X109/L,22
5、例患儿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90例患儿尿离心镜检白细胞$5/Hp,85例患儿菌落计数210万/ml,6例菌落计数在P10万B超显示96例患儿均尿路异常,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其中单侧发生肾积水5例,双侧肾积水3例。3讨论尿路感染简称尿感,为病原微牛物通过尿道入侵泌尿系统,于其屮繁殖生存,引起泌尿系统黏膜或组织发生感染,小儿尿路感染多为上行性病原微生物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中毒,通常为非典型特殊症状,因此在对小儿发热性待查疾病的诊断时应考虑尿路感染的可能,及时区别与英他系统急性感染[1,2]。肾盂肾炎性小儿尿路感染严重者可合并败血症、黄疸,特别是新牛儿和先天性肾病患儿[
6、3],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引起尿流不畅发生感染,细菌持续性入侵泌尿系统导致肾内感形成瘢痕,并易导致泌尿系统病变畸形,导致尿路感染顽固性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因此对小儿尿路感染应进行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治疗,根据木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典型、非典型小儿尿路感染行血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技术手段确定患儿感染源及菌落数量、性质[4],可对小儿尿路感染诊断提供重要指导。针对小儿尿路感染临床特点进行治疗,可采用一般治疗联合抗感染治疗。患儿应多卧床休息,多饮水,食用易消化流食,摄入必须营养,药物治疗主要根据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及药敏结果选药,小儿尿路感染为上行感染,应选用血和肾浓度
7、高的药物,尽可能采用低毒性抗生素类药物。综上所述,小儿尿路感染患者因生理特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加重病情,并口感染反复发作。未发生尿路感染的婴儿,家长应做好预防工作,注意局部卫生,男婴及时进行包皮环切,保证婴儿的营养供应。对尿路感染患儿应及时就诊,根据药敏结果谨慎选药并进行治疗。参考文献[1]郭立申.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现代实用医学,2006,18(8):529-530.[2]刘春明•小儿尿路感染136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2,12(9):116-117・[3]李晓忠,邹敏•复杂性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2009,24(5):398-399・[4]杨
8、立春,高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