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看语言学的运用

《诗经》中看语言学的运用

ID:46056092

大小:51.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诗经》中看语言学的运用_第1页
《诗经》中看语言学的运用_第2页
《诗经》中看语言学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诗经》中看语言学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诗经》中看语言学的应用11文秘2班叶萌20111004236语言学纲要这门课程让我们初识了语言学的运用,那么接下来我就以《诗经》为例来谈一谈语言学中的修辞的运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代表了中国早年的诗歌美学。《诗经》在修辞上的“赋比兴”原本是孔子讲授诗学的内容分类,但后来它就成了《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启汉语修辞学的三大纲领。《诗经》本身在这三大纲领的指导下创造出了一些基本的修辞格。所以从汉语修辞意义上讲《诗经》奠定了现代汉语修辞的基木框架。可以说是《诗经》奠定了汉语的修辞学元素。在汉语发

2、展史上,修辞始终伴随着汉语的发展而发展。我认为,在漫长的汉语发展史上对修辞起奠基作用的经典著作有三部:《诗经》,《离骚》,乐府诗及《古诗十九首》。而汉语修辞发展的基本线索则是《诗经》一一楚辞(《离骚》)一-汉赋(贾,枚,司马,班,张,赵)及乐俯诗歌——唐诗——宋词——元曲。它所体现的则是汉语修辞由民众(约定俗成)到文人加工,再到官方确立的一个过程。这在《诗经》的“风”,“雅”,“颂”上就有体现。在《诗经》里所谓的赋比兴手法是源于民众的语言创造,可以说当今的大多语法修辞现象都是由《诗经》的赋,比,兴手法演变而来。比喻

3、反复与暗喻反衬是《诗经》里出现最广泛的修辞现象。比喻反复的典型例了就是《关雎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了好逑。”这就是借喻。其后的“参差荐菜”句分别用“流之,采之,笔之”反复咏唱,修辞上形成反复,使得诗句情意绵绵。在修辞中,反复是为了突出语义,抒发情感,《诗经》中有大量的叠音词和反复吟咏句子。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运用于诗屮,表达出强烈情感。在《诗经》里运用最广的另一比喻方法就是暗喻反衬。典型的例子就是《君子丁役九“君子丁役,不知其期,盍至哉?鸡栖丁地,UZ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Z何勿思?”“盍至哉?”以

4、前是对归期的渴望与质疑,表现出思念的无休止与茫然。后面用“鸡栖于坡……牛羊下来”暗示岀对徭役的不满情绪。一天天盼着日落,鸡,牛都恋归,这人难道连鸡,牛都不如?于是才有了“如之何勿思”的感叹。我们现在语法修辞上所说的夸张修辞重视的是“夸”的成分,而忽略的是“张”的意义。其实夸张修辞包含有夸和张两个层面的修辞意义。如我们今天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夸,它的特点是与数字相关。可是有同样修辞效果而与数字不沾边的我们不能说它不是夸张。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要说借物抒情手法运用,最早就要追溯到《诗经》了。在《诗经》“风”里除《关

5、雎》外最纯熟的当推《兼葭》一首。《兼葭》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它凄美的语言色彩比《关雎》更具有感召力,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有专家在文章中才这么说:“《诗经》'风'这个劳动人民创造的部分所出现的修辞格有比拟(喻)(明喻,喑喻,借喻),反衬,对比,反问,排比,反复,夸张七大类。这基本构成了现代汉语常见的修辞手法。所以说《诗经》'风'奠定了现代汉语修辞的基础。奇怪的是我们在《诗经》”风'里没有明确的拟人手法运用,对偶等其它修辞范例也没有出现。这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说明对偶等修辞的出现较晩,而主要是由文人

6、创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