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92590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之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之探析孙雅丽摘要:在以往众多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木文总结了四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fidelityperspective);互动调适取向(mutualadaptation);课程创生取向(curriculumenactment);消极的课程实施取向。在对四种取向分析的基础上,来谈不同取向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关键词: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取向;教学设计对课程实施的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后,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的“淫科结构运动”失败的反思。在这Z前在课程领域一直存在
2、这样一种假设和理念:只要课程变革计划完善,就可以口然而然地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课程实施取向的视角來谈教学设计,探讨不同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一、基本概念分析1.课程计划(curriculumplan)是对新课程理想以及实现理想具体方案的规定。2.课程采用(curriculumadopting)是对课程计划是否使用做出决定的过程,焦点是对课程计划的认可与使用问题。是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过渡环节。3.课程实施(curriculumimplementation)是课程方案付诸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关注的焦点是课程实施在
3、实际中发生变革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索,关注实践中实际发生了什么。钟启泉认为课程实施是协商对话与教育转型的行动过程和实践结果。从屮我们可以看出课程实施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最终可以达到学生发展、教师成氏、社会进步的结果。4.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①区别:♦内涵所涉及的范围不同课程实施的范围比教学的范围更广。课程实施是执行一项或多项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其设计整个教育系统的变化以及为教育系统提供支持的社会系统的变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行为,涉及的范围比较小。♦所属的研究领域不同从理论范畴上讲,二者所属的研究领域是不同的,
4、分别属于“课程”领域与“教学”领域,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课程实施主要研究课程变革计划的实施过程、影响因素、课程变革计划与实际情境的相互适应机制、教师与学生创生课程的过程等等。教学主要研究教师的“教授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二者Z间的互动机制。②联系♦课程实施内在的整合了教学,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离开了教学的课程实施是不可思议的。♦由于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可起到互补作用。课程实施的研究有利于教学的研究,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教学研究也冇助于对课程实施的内在机制的理解。♦二者研究的方向具有一
5、致性。目的都是为了新的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二、课程实施的取向唐芬芬(2002)认为课程实施取向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宏观层面的概括,是对课程实施过程木质认识的反映,集屮表现在对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认识方面。综合各类课程实施取向的论述,可以分为以下儿种观点。(一)忠实取向(fidelityperspective)这种取向以泰勒原理、凯洛夫的教育学为代表。从以卜•几个方面來分析重视取向1.衡量课程实施的标准:实施的课程与设计的方案的一致性,二者的一致性越高,课程实施的越好,与之相反,实施的课程就是不好的课程,课程实
6、施就不成功。2•基本假设:课程方案具冇示范性、优先性、重要性,课程方案规定细致、精确,足以指导课程实施,在现实中有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可能;课程实施是一个直线单向的过程,从课程计划、课程采用到课程实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屮不存在迂冋的现象。3.教师与学生教师是课程方案的支持者、执行者,是知识的传递者、消费者,教师没有太大的自主权,无太多的弹性和自曲发挥的空间;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的,是等待被灌输的容器。其实质是教师与学生被排斥在课程计划之外。总体而言,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是一种口上而下的过程,更多关注的是预设性的东西
7、,将课程实施简单化、僵硕化、模式化。(―)互动调适取向(mutualadaptation)将课程实施看作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结果性。如杜威的“做屮学”、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斯腾豪斯的过程课程理论等。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相互调试取向。1.互动主体互动的过程是课程设计者与课程实施者Z间的互动,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实施者主要指向教师,课程的实施要根据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特点來进行调适,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适,可以说学生也是互动的主体,但必须经过教师这一中介力量才能完成。2.调适对彖(内容)课程
8、方案的调适,这是比较宏观层面的调适,对课程方案中不科学、不合理的部分进行重新规定或调整;另一个是课程实践活动水平的调适,这更多的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条件和自己的理解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造,使课程更顺利地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3.基本的假设:改革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我们要关注过程中发生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