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16960
大小:18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孝经》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A.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D.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孝”的家庭价值观与“忠”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与材料强调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不符,排除B。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等级与宗法关系的比较,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结合家国同构的思想即可知道答案。2.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这样的做法A.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C.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答案】C【解析】“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说明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
3、制”说明当时科举开始关注人才,故C正确;材料没有说提及对于贵族打击,故A错误;B中彻底说法绝对,此时仍然使用该选官制度;D是隋朝时期开始。3.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这说明A.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B.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C.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儒家、道家文化交流融合,成为中华主体
4、文化之一,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外文明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而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排除A。材料不是强调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而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是强调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排除C。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根据对题眼的了解,从思想融合的角度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
5、道答案。4.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这反映了朱熹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答案】D【解析】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朱熹认为“人欲”和“天理”是一体的,反对佛教把“人欲”和“天理”分离开来,据此可知朱熹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故选D。A项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可以排除;BC两项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5.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
6、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结合明朝中后期相关知识可知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学风由空谈向经世致用转变,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代中后期儒家思想的演变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对“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
7、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的准确解读。6.古希腊某著学者对于自然地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这说明该学者A.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B.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C.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答案】B【解析】“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说明该学者过分强调感觉的作用,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故A正确;B和材料主旨相反;C中彻底说法绝对,排除;D中一切准绳错误。7.阿尔贝
8、蒂(1404—1472年)写道:“人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