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新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古诗两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古诗两首江上渔者教学目标: 1、会写1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
3、诗。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通过学习古诗,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诗句,认识了生字,还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古时候的渔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捞到。 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大诗人——范仲淹,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指名读第一句。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4、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3、(出示课文中图片)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 他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
5、?(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6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
6、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
7、江面上,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点击“君”,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