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新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 古诗两首 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萧、梧、促”,掌握一个多音字“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受儿童玩耍的乐趣,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教学方法:以读激趣,以读代讲。教学学法:自读自悟,自主领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聊一聊,激诗趣。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两大瑰宝。之前,我们也已经学习积
2、累了不少唐诗宋词,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吧。二、猜一猜,解释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 1、板书诗题——夜书所见。 一首诗的题目就是这首诗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看到诗的灵魂,请同学们自读课题,想一想你能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 时间:夜晚。书:写。所见:所看到的。 重点强调:诗中的“书”,在这里当动词“写”来讲。 适时介绍作者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诗是《游园不值》,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
3、一枝红杏出墙来。” 3、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三、品一品,知诗味。 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 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合标注出来。 小组间交流。 集体交流。 (梧叶、寒声、秋风、促织) 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古诗的注释,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并适时引导学生谈对这些词语的认识。 3、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
4、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 (板书:景——冷)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补充填空。 一阵阵()吹动(),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到()。 4、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的形象? (孤苦、忧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 教师点出,这就叫——思乡之情。 (板书:思念家乡) 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
5、。 这就叫——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5、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 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 ——“一灯明” 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 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 6、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6、 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 板书:事——暖 四、品一品,悟诗韵。 无论是深秋景色带给作者的冷,还是童年童趣带给作者的暖,都寄托的是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1、 小组合作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 你可以和着熟悉的调子,唱一唱这首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3、 你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把它也纳入你的积累库。 板书设计: 景——冷 夜书所见思念家乡 事——暖桑茶坑道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
7、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独立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透过诗句,感受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情感。【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从诗人的诗句间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体会到儿童生活的纯真和烂漫。【课前准备】 查阅书籍或上网浏览了解作
8、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语: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