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钳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钳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15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IV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肝转移5例,肺转移3例,骨转移3例,盆腔转移4例;其中结肠癌8例,直肠癌7例,接受奥沙利钳130mg/m2dl,替吉奥40-60mg/m2,每天2次。dl~dl4每21天重复,参照WHO标准观察和评价近期客观疗效,至少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和药物毒副反应,获得CR1例,PR5例,SD5例,PD4例,即有效率(CR+PR)10%,病症控制率(DCR)71.4%,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替吉
2、奥和奥沙利钳联合应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良好疗效,毒性低,可耐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观察。【关键词】替吉奥;奥沙利钳;晚期结直肠癌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10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22-01结直肠癌是近年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目前位居全球肿瘤死亡病因的第3位,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往往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是晚期结直肠癌主要治疗方法。我们于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利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钳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现报
3、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其中结肠癌8例,直肠癌7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30-72岁。均经病理及细胞学证实且至少有1个可测量病灶(肝转移5例,肺转移3例,骨转移3例,盆腔转移4例,初治者7例,复治者8例,(既往未用过奥沙利钳)KPS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大致正常。无化疗忌症。1.2治疗方案奥沙利钳130mg/m2加入5%葡萄糖500ml,静点dl,替吉奥40-60mg/m2,每天2次,dl-dl4,21天为一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前常规静点5-HT3受体阻断剂,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稳定及有效病例
4、,4周期后重新确证疗效,并且继续应用该方案4-6周期。1.3评价标准近期疗效评价根据WHO评估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230%;病症进展(P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但未达PR或增加,但未达PD。以CR+PR为客观有效率(RR),以CR+PR+SD作为疾病控制率(CDR)o毒副反应根据国际通用的NCI-CTC3.0版版的分级标准评价,分为0-4级。2结果2.1疗效15例患者均完成至少2周期以上化疗,均可评价客观疗效,获CR1例(6.67%),PR5例(33.3%),SD5例(33.3%),PD4例(26.7%),既有效率(CR+PR)
5、40%,疾病控制率(DCR)71.4%,随访截止2012年6月30日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2个月。2.2毒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1、2级占40.1%,3、4级占15.5%,及时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利激,治疗功能恢复正常。胃肠道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1、2级占42.5%,3、4级占5.4%O予对症处理或治疗结束后均能缓解。无周围神经病变,化疗过程避免冷刺激,给神经药物治疗预防及减轻神经毒辣毒性反应,大部分患者神经病变为可逆性。3讨论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最快,全身化化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奥沙利钳作为第3代钳类化疗药物,广
6、泛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化疗,但实验证明,该药对人类多种肿瘤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其他铀类耐药的肿瘤细胞株无交叉耐药,已与其他抗瘤药物联合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与其他钳类药物相似,奥沙利钳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使肿瘤细胞内DNA形成链间和链内交联,从而阻断DNA合成,最终产生细胞毒和抗肿瘤活性。替吉奥是一个复方制剂,由替加氟(FT)、吉美嚅唳(CDPH)和奥替拉西钾(0X0)组成。FT为氟尿囉唳(5-FU)的前体药物,具有优良的的口服用生物利用度,能在活体内转化为5-FU的分解代谢,有助于长时间维持血中和肿瘤组织中5-FU的有效浓度,从而取得与的用效浓度,从而取得与持续脉滴
7、注类似的效果。0X0能够阻断5-FU的磷酸化,口服给药后,0X0在胃肠组织中有很高的分布浓度,从而影响5-FU在胃肠道的分布,进而减轻5-FU的毒性。替吉奥疗效S3明显优于FT5-FU[1]O替吉奥初期在应用于胃癌收到良好疗效[2]。随后在头颈部肿瘤,大肠癌肺癌及晚期乳腺癌中获得较好疗效[3]。综上所述,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钳治疗晩期结直肠癌中位生存期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依从性高,值得逐渐临床推广,使更多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受益。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