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83355
大小:42.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五)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知识点的教学策略与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集体备课案例对比分析(四)07年3月教研综述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孙颖我片跨校集体备课的撰写要求屮,我们除了提出研究某一课吋“突出重点的策略”、“解决难点的策略”之外,还要求大家分析“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在实际备课屮,冇的集备稿能够较好地区分两者,体现了两个层而的思考;但也冇的将二者混淆,使备课质量美中不足。有老师提出觉得困惑,不知如何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异同。其实,两种策略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针对某一课的知识点,为达成某一个具休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后者则是针对某一类知识提岀的,它体现了
2、一个单元、一个专题屮具冇普遍应用价值的、可迁移的一些冇效做法。后者是前者的概括捉升,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以卜•通过摘取部分集备稿的案例对两者的特点作一说明。(曲于上学期所撰写的“集体备课对比分析(二)”一文已针对前者作过具体阐述,木文对其屮只作总体上的补充。)首先,基于知识点的教学策略应注重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体现“独特性”。由于指向某一课的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都具有它独特的含义,对于学生的学习,也会存在独特的问题。基于知识点的教学策略就应该体现对这些“独特问题”的“独特处理”。如一年级“认识半吋”一课,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
3、学会认儿时半的钟面,备课稿中有如下两种不同的策略表述:案例1]课题:认识半时突出重点的策略:教学过程屮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学生自己准备的钟通过在钟面上拨一拨、读一读、比一比的形式找出规律。案例刀课]认识半时突出教学重点的策略:半时比整时学习起来更难,要让学生在观察、拨钟操作屮感受半时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各有什么特点,与整时的指向有什么不同;用电子表数字显示半时,学生对点右边的“3(r表示半时不好理解(还没学习1时=60分),教师应先指导学生了解“3CT就是表示半时就可以了。第93页上面的内容时可作如下安排:1、设计
4、如下提问:A半时的时针指向什么位置?分针指向什么位置?B时针指向了哪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向了几。G反过来说说2时半的时针应指在什么位置?怎样理解?(指在2和3的中间,因为超过了2点又不到3点)2教师示范:操作整时到半时的过度,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白时针和分针都在走,时针走了半格,分针走了半圈。以上两个案例,是对同一节课的不同策略设计。在本节课中,学生怎样才算是“认识”呢?应该是会看指针、会读时刻(包括电子钟)、会拨钟面。案例1屮“拨一拨、读一读、比一比”只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极为概括的介绍,但未能看出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5、而案例2中我们看到了教师是准备怎样帮助学生度过难关的,他通过几个关键的捉问引导学生关注处于半时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征,并提到“与整时的指向有什么区别”。加上教师的动态示范,让学生在活动的指针中明白为什么半吋的时针走到两数中间、分针指向“6”的道理。这样,也就解决了“看指针”的问题。而所提出的对“30分”作适当的解释,就是在解决“读时刻”的问题;还安排了让学生不看钟面说说2时半的指针应在什么位置,这就解决了“会拨钟”的问题。不难看出,案例2屮的策略是针对“独特问题”的“独特处理”,它明确地指向“认识半时”这一知识点中的若干
6、要素;而案例1则不具这一“独特”性。相比之下,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则应适用于多个不同知识点的教学,体现其“普遍性”。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虽然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解决策略,但由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教法上也一定存在相通之处。因此我们课吋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提炼,提出适用于一组教学内容甚至一个专题的教学策略。案例习单元内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①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成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在小组中动手操作、探索,可以让个别小组的同学准备
7、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些是底和高不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个别小组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到:只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并在拼摆活动中渗透旋转、平移思想(主要是渗透旋转思想,因为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候主要渗透了平移的思想),以锐角三角形为例: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先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上下放在一起,使他们重合,然后以三角形右边角的顶点为中心,把上面的一个三角形旋转180,再沿着一边把它向上平移,经过旋转和平移,两个锐角三
8、角形就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每个锐角三角形也就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探讨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情况是否与上面所说的一样,并从屮发现规律:所有的三角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底X高-2来表示。案例勾单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