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论儿童成长与教育的责任

23论儿童成长与教育的责任

ID:44265242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23论儿童成长与教育的责任_第1页
23论儿童成长与教育的责任_第2页
23论儿童成长与教育的责任_第3页
资源描述:

《23论儿童成长与教育的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儿童成长与教育的责任——从孩子的心声看儿童教育理念的回归摘要:当前儿童教育存在的几大问题是:儿童教育的成人化、表面化、强势化、功利化和完美化。教育要促使儿童健康成长,就必须找回本真,切实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理念。关键词:儿童成长儿童教育责任理念回归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或者说,教育的责任是帮助孩子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然而,听听孩子的心声就会发现,我们的教育正渐渐远离这一宗旨。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在班上成绩属中上水平。几年来女儿一直想竞选学习委员,每次的竞选稿我听了都非常感动和振奋,认为女儿当选有希望了。但“当学习委员”

2、至今还是女儿的一个梦想。记得四年级第一学期她竞选回来后(第六次),我问她:“这次有希望吗?”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怎么选得上呢,我又没有XX、XX那么好!”“既然明知道自己选不上,干吗还去竞选呢?”“老师要求每个人必须参加。”我不禁哑言,难道这就是我们的现代教育理念吗?竞选是现代社会公平竞争的一种方式,原本是成人社会的一种活动规则,现在被应用于孩子的教育活动中,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运用得好的话,可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孩子不断努力和进步。但是面对女儿这样的遭遇,我们该作何感想?类似的现象在教育中并不罕见。女儿的同学竞选上了学校的

3、中队长,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妈妈说,“以前在家里你管我,现在在学校里我要管别人了,这让我还有点自信!”在孩子的眼里,领导、干部就是“管”人的!这也许不是教育直接教给孩子的观点,而是成人世界的现象对孩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我们的教育在引导、帮助孩子学习、理解社会规则方面是否负有一定责任呢?孩子在成长环境中耳濡口染着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管”与“被管”、“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那种“长官意识”("管”别人才有自信)已慢慢地植入他们的心里。如果教育不能给他们一种及时、合理诠释,他们又怎能理解并形成干部是为群众服务的这样一种意识呢?再來听听当小干部的学生的心声。邻居家

4、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当了一年的文娱委员,二年级开学初竞选班长没选上,很不开心。妈妈开导她当文娱委员也不错,这是老师的信任,说明她有这方面的能力。而女儿是怎么回答的呢?“衣服穿久了也想换件新的呀!”多么深刻的思想呀,而它却出自于一个7岁孩子!无独有偶,在班上一直当班长的一个同事孩子回家说:“妈妈,我好累,我真想做一个像你这样普通的人”。更有甚者,有一次我受托带邻居孩子去医院打针,在路上这个孩子对我说:“阿姨,你知道吗,我好希望我的病能够多延续几天,这样我就不用上学,也不用去练琴、学奥数了。”可以想象我当时的震惊程度,孩子宁愿生病也不愿去上学!这可是我们的教育意想不

5、到的情景啊!透过孩子发自内心的话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难道不能觉察到孩子话语里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和感情,是对背离了孩子天性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强烈鞭笞?!孩子是人,是正在生长着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逻辑。而我们的教育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教育者对待儿童的态度是说教的、灌输的和干预的,在爱护孩子、帮助孩子、教育孩子的表面现象下隐藏着一种关于孩子的不正确的观点,即认为孩子是“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其进行“雕琢”。这种无视儿童成长规律、否定儿童个性特征的观点,导致教育者常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强加给儿童,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

6、童,用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用成人的方式去教育儿童,最终导致儿童教育成人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形式化、表面化。在对待儿童教育的方法问题上表面化、形式化,追求表面的完美。教育未能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成长规律来实施,不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与思维方式,对社会规则或概念等的学习流于形式与表面,从而缺乏实效。比如女儿竞选学习委员的例子,且不说女儿6次落选对她的积极性有何打击,单看这竞选的方式,我们就不能不为当前教育的形式化而痛心To再如各种公开课、演示课,看似效果不错,其实能真正放开孩子的想象、顺着孩子的思路、引导孩子思维的教法并不多见,大多是授课教师事先精心设

7、计好的,课堂只不过是教师教案的演示而己异一些学校不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把不少精力用在做表面文章上,图好看谋近利,组织展示活动,立足点在吸引'眼球',不惜工本作秀的成分浓重,经不起推敲和深究。示范课、展示课当成排演节目,可以反复操练直至学生喊累。”在教育活动中,孩子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1.精英化、强势化。当前关于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尽管呼声强烈,但在教育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教育者仍然青睐着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不是一视同仁。重视强势群体,漠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个班级或群体中,确实会有那么一些表现特别令人喜欢的孩子,比如成绩突出

8、或者行为乖巧者,他们一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