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ECTION专题Ui氧化辻原反凹匚考纲要求]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2.初步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考点一基于“双线桥”辨析概念、知识精讲理清知识线索还原性化合价升离还顶剂尊〜氧化反应——-氣化产物'反应扬丿IqteMt氧化剂还凍反应——-还凍产物氣化性化合价降低■■••••••
2、题组集训题组一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正误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丁”,错误的划“X”(1)Cl2+2Br_=2CF+Br2>Zn+Cu2+=Zn2++Cu均为单质被还原的宜换反应(X)(2014-山东理综,7C)(2)2Na2O2+2H2O=4
3、NaOH+O2t、C12+H2O=HC1+HC10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X)(2014-山东理综,7D)⑶因为Fe”具有氧化性,所以用KSCN溶液可以鉴別Fe3+(X)(2013-广东理综,10B)(4)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X)(2012-L1I东理综,7A)(5)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X)(2012-广东理综,10C)(4)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X)(2012-广东理综,10A)题组二“双线桥”分析“陌生”反应1.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是否超标,通过悬挂涂冇Cui(白色)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亮黄色至暗红色)及变色所需时间
4、來判断空气中的汞含量。发牛的化学反应为4Cul+Hg=Cu2Hgl4+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当有1molCui反应时,转移电子为0.5molC.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CuiD.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答案D解析失险一II+1-1®+1-Fl-134CuH-Hg—Cu2lfel4-F2Cu得2e~B项,当有1molCui反应时,转移电子为2;"=0.5mol,正确;C项,根据上述分析,得电了的是+1价的铜,所以Cui为氧化剂;D项,Cu2HgI4仅是氧化产物。2.(2013-上海,18改编)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C)3
5、—K2O+5Na2O+16N2t«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贝I」下歹U判断正确的是()A.生成40.0LN2(标准状况)B.冇0.250molKNO3被氧化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D.被还原的N原了的物质的虽为3.75mol答案C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当牛成16molN2,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4mol,转移电了的物质的虽为10mol,被氧化的N原了的物质的虽为30mol,冇2molKNO3被还原。现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贝IJ生成2mol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因此,C正确,D错误。
6、I方法思路I理解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即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的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小,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具体方法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冇同种元索的氧化述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索化合价的变化情况。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知识精讲1.性质强弱规律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元素得失电了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了的数冃无关,町从“热〉冷”(温度)、“浓>稀”(浓度)、“易〉难”(反应条件、剧烈程度),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电池原理、电解池
7、中离了的放电顺序等角度判断;还要学会从化学反应方向的角度判断“剂〉物”(同-仮应屮氧化剂的氧化性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2.反应先后规律3.价态归中规律即同种元素不同价态Z间的反应,高价态的元素化合价降低,低价态的元素化合价升高,但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不能交叉。如:KC103+6HC1=3C12+KC1+3H2O,氧化剂KC1O?,还原剂HC1,氧化产物Cl2,还原产物Cl2o4.邻位价态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发生时,其价态一般先变为邻位价态如:(i)cr被氧化成cb,而不是更高价态氯元索。(2)S2-一般被氧化为S,S单质一般被氧化成S02。(3)CKT、CIO
8、舁乍氧化剂、作还原剂时,一般被还原成Cb,而不是C「。5.电子守恒规律対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关键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得失电子守恒,列岀守恒关系求解,即”(氧化剂)X变价原子个数X化合价变化值(还原剂)X变价原子个数X化合价变化值。
9、题组集训题组一性质强弱规律的应用(一)由方程式判断强弱1.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