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57721
大小:4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16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6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16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7例患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9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杆菌)143株,占74.5%,包括鲍曼不动杆菌68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肺炎克雷伯菌16株,大肠埃希菌12株,阴沟肠杆菌5株,洋葱假单胞菌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42株,占2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白色念珠菌7株,占3.6%o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较多,针对病原菌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提高VAP患
2、者的预后。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ICU常见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在ICU的发生率约为9%〜27%,病死率高达20%〜50%,在抗生素治疗不当的病例及多重耐菌感染病例的病死率可达70%[2]o因此,有效的防治VAP,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16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因素及防治对策,报告如下。
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167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76例,年龄11〜74岁,平均年龄52岁。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二代头胞为主。1.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断目前一致认为的临床诊断标准为:新出现或持续性或进行性胸部X线浸润,且有3个或3个以上下列指标存在。发热:直肠温度>38.0°C或10X109/L;革兰染色每高倍镜下〉10个WBC;气管吸出物培养阳性。1.3病原学诊断经人工气道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采集方法:普通无菌吸痰管直接经人工气道插至下呼吸道,吸引口依次连接标本采集瓶及负压吸引装置,用负
4、压将下呼吸道分泌物经吸痰管吸入标本采集瓶,标本送检验科进行分离培养。整个吸痰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气管支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结果2105cfu/mL,采用保护性标本刷技术所获标本定量培养结果2103cfu/mL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104cfu/mL,阳性的脓液或血培养结果,此4项中满足任何一项即可。2结果167例患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9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43株,占74.5%,包括鲍曼不动杆菌68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肺炎克雷伯菌16株,大肠埃希菌12株,阴沟肠杆菌5株,洋葱假单胞菌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革兰氏阳性球菌42株,占21.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表皮葡
5、萄球菌13株;白色念珠菌7株,占3.6%o3讨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VAP的发生可造成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总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因素及防治对策,对预后有重要意义。VAP发生原因:①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破坏了气管黏膜的天然屏障,使局部免疫力的下降,同时抑制上呼吸道正常的加温、湿化、滤过功能消失,造成下呼吸道失水、分泌物干结、排痰不畅,机体将发生肺部感染。②口咽部、胃肠道定植菌是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来源。机械通气的患者,口咽分泌物及返流的胃肠液导致的液体误吸,造成自身
6、菌群移位,是VAP发生的重要原因。③经鼻气管插管导致的鼻腔阻塞引起鼻窦分泌物清除困难,这些分泌物误吸到下呼吸道可以抑制宿主防御机制而发生VAP;带有气管插管或套管的患者在气囊与声门之间常有大量分泌物聚集,形成黏液糊,内有大量病原菌繁殖;④由PVC材料制成的气管导管,细菌易黏附其表面,分泌胞外多糖形成生物被膜(BF),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内的气体和液体流动,吸痰时吸痰管碰撞可导致细菌生物被膜移动、堆积或脱落,脱落的生物被膜碎片进入下呼吸道易致VAP[2]O⑤ICU病房危重患者集中,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比较多。另外医务人员对VAP防护知识缺乏以及各种操作中的手污染、无菌操作不严格,均有利于细菌
7、侵入,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⑥为预防应激性溃疡而使用的抑酸剂,破坏胃内酸性环境,细菌易于生长。有研究表明,当胃液PH值4时,有59%的患者胃内有革兰阳性菌丛生,由于定植菌的反流和肺的吸入,其中70%将发展为肺炎[3],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途径。预防措施:①无创通气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②提高医护人员知识水平和严格手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交叉感染,尽量采用密闭式吸痰;③尽量减少应用抑酸药物,尽早行肠内营养,维持胃肠道正常免疫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