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温胆汤临床应用谈异病同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温胆汤临床应用谈异病同治【摘要】异病同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大法之一。在临床实践中,笔者采用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小儿多动症、顽固性失眠等不同病证,而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而说明中医治疗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相同的证,用基本相同的治疗,不同的证,用根本不同的治疗,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因此,临床上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灵活掌握并应用“异病同治”的治病方法,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温胆汤异病同治颈源性眩晕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顽固性失眠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
2、10-212-02异病同治是中医常用的治法之一。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而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的法则。在临床实践中,笔者遵循中医的辩证治思想,采用温胆汤治疗颈性眩晕、小儿多动症、顽固性失眠等不同病证,而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下面列举几例验案,以进一步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辩证思想。1颈源性眩晕李某,男,58岁,教师。因反复发作头晕目眩恶心两年余,加重一周,于2009年3月18年就诊。患者自2年前出现头晕目眩,每于活动颈部(转头时)加重,伴恶心、左侧头痛及耳鸣,失眠多梦。颈椎X线正、侧及斜位平片提示:C3-5台阶样变(节段性不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查体:
3、C3-5棘突及椎体旁左侧压痛,且略向左侧旋转移位,作颈部旋转或活动会引起头晕恶心。舌质淡胖,边尖略红,苔厚腻,脉滑。中医诊断:眩晕(痰浊上扰)。西医诊断: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型)。治以理气化痰和胃为主,佐以疏经通络。处方:半夏10g,茯苓20g枳实10g,陈皮10g,竹茹10g,生姜10g,白术10g,天麻10g,葛根20g,威灵仙15已僵蚕10g,甘草6go上方水煎服7剂。头晕恶心缓解,继服上方加减14剂,眩晕不作,他症亦除,嘱其:慎起居,宜将息;枕勿高,宜适中;若伏案,勿久坐。随访半年,眩晕停,诸症未复发。2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杨某,男,9岁,2008年8月6日初诊。患儿频繁
4、清嗓,伴挤眼半年余。患儿自半年前开始频繁清嗓,伴挤眼,喉间有痰,常按“咽炎”给予西药消炎药(“阿莫西林”等)和"金嗓子喉宝”等药间断治疗,疗效不佳。就诊时患儿除频频清嗓,挤眼,还时有撅嘴耸鼻,偶有耸肩,急躁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纳差,嗜食肥甘,舌质红,苔厚腻略黄,脉滑数。诊断: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证属:痰热内扰心神。治以清热化痰为主,佐以熄风。处方: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积实10g,竹茹10g,胆星6g,钩藤10g(后下),僵蚕10g,全蝎3g(研冲),黄连6g,生姜6g,甘草3g,大枣5枚。服上方10剂后诸症明显好转。舌苔转薄,后方去黄连,继续7剂而愈,随访
5、一年未复发。3顽固性失眠王某,女,36岁,2009年6月12日出诊。患者自述半年前开始出现睡眠较差,时有入睡困难,渐致多梦易醒,醒而难眠,甚或彻夜不眠。曾自服'‘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等未效。中医多方医治疗效不佳,近半月病情加重,夜不能寐,伴头晕耳鸣,急躁易怒,痰多胸闷,口干口苦,不欲饮,心烦,大便粘滞不爽。舌体胖边有齿痕,边尖红,苔腻滑而黄,脉滑略数。证属肝郁脾虚,胆气郁结,痰火内扰之证。治宜疏肝利胆健脾,清热化痰除烦。处方:半夏10g,陈皮10g,积实10g,竹茹10g,生姜10g,茯苓20g,白术10g,黄连6g,远志10g,炒枣仁10g,甘草3g,大枣5枚。服
6、7剂后夜寐渐安,他症亦平。宗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睡眠佳,诸症亦除。4体会异病同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独特的治疗大法之一,临床上如能灵活应用,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茯苓、竹茹、积实、生姜、甘草、大枣组成。是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之虚烦不眠,触事易惊或多梦不寐,眩惊呕逆,胸舵痛闷,癫痫等症,它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上述三个病案虽截然不同,但是总病机不外痰热内扰,将三个不同的异病异症同证采用“异病同治”,即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以不变之方应万变之证。应用温胆汤为主加减治疗,均取得了良效,从而说明中医治疗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
7、证”的区别,相同的证,用基本相同的治疗,不同的证,用根本不同的治疗,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因此,临床上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灵活掌握并应用“异病同治”的治病方法,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