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

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

ID:47658660

大小:8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_第1页
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_第2页
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_第3页
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_第4页
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内经》为指导,谈温胆汤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内经》为指导,谈温月J!汤临床应用作者:刘初生单位: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北京100050【关键词】内经;温胆汤;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更年期综合征;失眠:嗜睡症;癫痫中图分类号:R28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304(2010)04・0078・03《内经》是一部完整阐述中保理论体系的典籍,对临床治病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笔者现结合白己多年临床实践体会,以温胆汤应用为例,略论《内经》对临床的指导价值。1柴苓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动,交替出现,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言语断续,症

2、状表现为眨眼、点头、撅嘴、皱眉、耸肩、踢腿,以及轻咳、喉中出声、秽语等,目前病因尚不淸楚。《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肢体、头部振摇之状;眩,指头晕、Il眩的症状。肝主筋,开窍于目,其脉上行巅顶,病则筋脉失养而振摇不止,或头晕口眩。&Idquo;风盛则动”,肢体、头部摇动,皆属“风&nlquo;象。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主要山于肝亢风动、痰火扰神、脾虚肝亢、阴虚风动等导致阴陷于下,阳亢于上,风动化火,痰壅闭窍,血随气逆,横窜经隧,阴阳不相维系的病理变化。柴苓温胆汤具有清化肝月J!痰热之功

3、效,肝月I!互为脏腑,泻其腑即可治脏之实,所谓“从阳引阴”,故泻胆热为治法之一。案例1:患儿,男,8岁,2006年4月16日初诊。患儿1年前因感冒发热愈后突然摇头、挤眉眨眼,继而出现手足抽动,喉中怪声。患儿素体肥胖,喜食甜食及肉类食品,且性情急躁。到某儿堇医院就诊,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予氟哌碇醇、安坦等治疗近1年,收效不其明显。刻下:患儿仍挤眉眨眼,手指抽动,向述头颈后部沉重,欲一动为快,喉中怪声频频,心烦不安,口唇干红,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证属痰火扰神,阳亢风动。治以擀痰清火、镇静熄风。方用柴苓温胆汤加减:黄苓10g,柴

4、胡10g,法半夏6g,茯苓10g,陈皮6g,郁金10g,枳实6g,竹茹1()g,钩藤1()g,制人黄10g,石菖蒲10g,全蝎3g,青碟石15g,廿草5go14剂,每口1剂,水煎服。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喉中怪声基本消失,惟头仍感沉重,易闲倦,舌苔、脉象如前,示药已中的,痰火上扰之势已遏,继以温胆宁神为善后。药川黄苓10g,柴胡10g,法半夏6g,茯苓10g,陈皮6g,郁金10g,枳壳6g,竹茹10g,钩藤10g,石菖蒲10g,全蝎3各炙廿草3g,大枣5枚,生姜3片。继服14剂后诸证悉平,守方加减调治1月而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按:木案患儿素体肥胖,再食肉

5、食,且性情急躁,易气逆化火,灼津成痰,痰火上扰,引动肝风,故发病急剧、头而肢体动摇不休、烦躁不安;痰蒙清窍,神明失用,故神乱无知、喉出怪声。本证纯属一派痰火扰神之象,治疗重在清火涤痰,故川大黄、黄苓、青稼石降火泄热,蠲逐顽痰;加石菖蒲、郁金耕痰开窍;陈皮、法半夏、竹茹增强清热化痰功效;柴胡、钩藤、全蝎平肝熄风以制动。全方具有清泄肝胆痰热、熄风宁神制动Z效,用丁•痰火上扰、肝亢风动型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较佳。2柴苓温胆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内经》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苦为胆味,邪气在胆,胆汁上逆则口苦;

6、胃气上逆则暧气、呕吐苦水。木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胆汁反流性円炎或胃食管反流病。木病证人多因邪热郁胆,升降失常,横逆犯円,导致胆胃不和。胆为阳腑,性喜升发,若邪热内犯,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以致胆胃郁热,胆失疏泄,胃气失降,则生胆呕之证。因此,胆液上溢于口则口苦;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呕吐苦水;胆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暧气、善太息。治疗宜清胆和胃、调畅气机,方可选川柴苓温胆汤。案例2:患者,女,45岁,2008年10月18日就诊。患者上腹部持续性胀满,阵发性隐痛,进食后加重月余,伴有恶心呕吐,口苦,反酸烧心,纳差,大便粘滞,舌淡,苔厚微黄,脉弦滑。胃镜示:胃黏膜水肿、充血,胃内可见

7、人屋胆汁,胃窦部充血明显。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屮保诊断:胃娩痛,证属肝胆郁热,胃失和降。治以疏肝和胃、利胆泄热。方用柴苓温胆汤加减:柴胡6g,黄苓10g,法半夏10g,陈皮10g,枳壳10g,竹茹10g,黄连3g,吴茱萸5g,紫苏叶10g,莱腋子10g,瓦楞子10g,代赭石1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姜汤送服。二诊:服药7剂后,诸症明显减轻,舌苔、脉象同前。上方去竹茹、莱酸子,加延胡索、白芍各10g,继服7剂。三诊:患者胀满消除,无恶心呕吐,惟吋有胃脫部隐痛,口微苦,偶有反酸烧心,纳食增,大便尚调活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