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35423
大小:2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误区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误区及其对策【摘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不少误区,如忽视对学生的“双基”教育,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分夸大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等等。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走出这一系列的误区,而走出误区的关键就是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和认识。【关键词】教学误区对策长期以来,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有一定时间的教师都普遍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门费时费神而低效的学科。当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来的时候,大家似乎看到了语文教学的一线新的希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费时费神而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因而有的教师产生了对语文教学工作的
2、倦怠情绪,抱怨自己上学时选错了专业。难道这一现象是无法改变的吗?其实不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不少误区。这些误区是导致语文教学成效不高的瓶颈,只要走出这些误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费时费神而低效”的局面就会发生改变。【误区之一】忽视对学生的“双基”教育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在语文教学中,却存在重视人文性而忽略工具性的现象。语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观察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很弱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
3、基本技能的掌握上相当薄弱,有的连基本的字不能拼读、基本的词语意思不能识记。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就成了“空中楼阁”?要有成效当然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导致这一误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大致原因如下:一、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错误认识。长期以来,教师认为学生到了初中,识字教学等语文基础教学不再是教学的重点,很少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正音,很少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殊不知,正是这一错误的认识,削弱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双基”训练,导致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差,从而导致语文教学出现费时费神而低效的结果。二、教师
4、对初中语文课标的错误理解。由于语文课标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而,有的教学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双基”训练就忽视了“人文”教育,就违背了课标精神。表现在教学上的就是将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无度地向外拓展,导致语文基础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课标精神。殊不知他们没有注意到'‘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没有主次之分,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教师对“学情”的不重视。“因材施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但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大背景下,一些天性好玩的学生及''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导致一部
5、分进入初中的学生基础差。但一些教师不正视这一现实,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弥补缺陷,而只是一味地抱怨学生基础差,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开脱自己教学成效低的责任。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双基”差的现象得不到改观。【对策】改变观念,夯实基础,循序推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改变观念,重视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座“大厦”才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误区之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课标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
6、素。而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口号”吼得高却做得差,这主要表现在:一、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对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特别是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存在"多元化”的特点。若每一个语文教师在阅读中能充分认识到'‘文本”的这特点,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且予以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但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只是将现成的观点传授给学生,追求“标准答案”,对学生有价值的观点不予以重视,甚而草率否定,将学生的创新精神扼杀在萌芽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精神荡然无存。
7、二、在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真情实感”,钳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这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对,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真情实感”而忽略了作文活动的基本特性创造性,故而导致学生作文成了生活的'‘复制品”,毫无创新元素可言。要知道,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创造过程。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同时,指导学生根据作文主题的需要对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创造。这里所说的“创造”,建立在忠实生活的基础上的。如:为了突出某人的精神面貌,可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