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咬文嚼字课后巩固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语文 13.咬文嚼字课后巩固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ID:43424407

大小:8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1

高中语文 13.咬文嚼字课后巩固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1页
高中语文 13.咬文嚼字课后巩固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2页
高中语文 13.咬文嚼字课后巩固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3页
高中语文 13.咬文嚼字课后巩固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3.咬文嚼字课后巩固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后巩固检查我的基础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创伤(chuānɡ)斟酌(zhuó)妥帖(tiē)词藻(zǎo)B.付梓(zhǐ) 岑寂(cén)尺牍(dú)圆晕(yùn)C.慰藉(jiè)深恶痛绝(wù)紊乱(wěn)援例(yuán)D.角色(jué)锱铢(zīzhū)薄弱(bó)剥花生(bāo)解析:B项“付梓”的“梓”读“zǐ”,而不读“zhǐ”,其余均正确。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杀青全神灌注锱铢必较面面俱到B.付梓一愁莫展英雄倍出阴谋诡计C.斟酌无礼谩骂既使如此迫不急待D.狼藉沁人心脾义不容辞哄堂大笑解析:A项,“灌”应为“贯”

2、。B项,“愁”应为“筹”,“倍”应为“辈”。C项,“既”应为“即”,“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1)虽是纤维结构却又不易燃烧,这是石棉的。(2)没有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3)文学虽有普遍性,但因为读者的的不同而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它就失去了效力。A.特色冲破体味体味B.特性冲破体验体验C.特性冲破体验体验D.特色冲破体味体味解析:“特性”指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特色”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1)句所讲的应是“石棉的特性”。“冲破”指突破某种状态、限制等

3、,如“冲破禁区”“冲破封锁”;“突破”指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或者打破(困难、限制等)。从句(2)语境及与“闯将”的搭配看,选“冲破”恰当。这样初步可以选B项。再以(3)句验证:“体味”是“仔细体会”之意,动词,显然不能用;“体验”指“亲身经历”,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所以“体验”恰当。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4、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解析:“虽然”和“尽管”都可表示让步,都可用于后一分句前,区别不大。此题应从第二、三空入手。第一句话的话题是“小说家”与“人物对话”,第二句话的话题是“讲故事或作报告”,不属于同一话题,因此要用表示领起另一话题的“而”;同时,从第二空和第三空所提供的词语之间的呼应来看,B、D两项明显不当。而“不写稿子”是假设,因而第四、五空该用“即使”“也”。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书面语与口头语互相制约,书面语经常从语言里吸取营养,它不能脱离口语“一意孤行”。4专心爱心用心B.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花,姹

5、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C.如果没有默默无闻的枕木,风驰电掣的火车头也只好叹气呻吟了。D.兄弟俩原来关系密切,但是自从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解析:A项“一意孤行”指“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不符合句意。B项“意兴阑珊”指“兴致将尽”,与句意不符合。D项“形同路人”比喻不相干的人,不合句意。答案:C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

6、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解析:B项,“老师和你”有歧义。C项,“教师的角色……”表意混乱。D项,否定不当。答案:A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7、。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