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和学案分析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和学案分析

ID:43297936

大小:25.7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28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和学案分析_第1页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和学案分析_第2页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和学案分析_第3页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和学案分析_第4页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和学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和学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和学案分析高三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中国诗歌的特点,提高解读诗词的能力。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梳理文章内容,学会搜集信息、整合信息。2.准确归纳出文章的论证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3.通过了解文化随笔的特点,学会阅读这一类文章。(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从段落内容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思想及文章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

2、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文化随笔语言上的魅力。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婉约诗派有它的韵味,豪放诗派也有自己的风采;诗风有沉郁的,也有轻松惬意的;有充满愁思的,也有欢快愉悦的;有悠然自得的,也有积极昂扬的。一说起诗,就有说不完的话,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钱钟书走进中国诗,去了解一下中国诗和外国诗有什么异同。(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走进作者——钱钟书? 1.选择几名同学介绍作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检查预习)

3、学生1: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学生2:介绍生平······学生3: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学生4: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学生5:钱老语言幽默。······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检查预习,理清文章脉络(阅读文化随笔的基础)教师提问:本文讲了与中国诗相关的哪些信息?(1)各小组成员合作探究

4、,整合信息。(2)教师指定段落让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成果。(分段总结大意)(3)教师总结归纳。谈中国诗的立场——比较文学。(总说)中国诗早熟-----发展中国诗短小-----篇幅谈中国诗 中国诗的特点 中国诗富于暗示性-----韵味      分说笔力轻淡,词气安和-----风格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诗的内容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总说)2.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比较中国诗和外国诗的异同。(1)每组负责一方面,在文中找出中国诗和外国诗各自的特点。(2)各组派代表展示。小组1:发展异:外国诗,史诗—戏剧—抒情诗;中国诗,抒情诗—戏剧(无史诗

5、)小组2:篇幅同:外国诗,诗的篇幅愈短愈妙;中国诗,闪电战、轻鸢剪掠小组3:韵味同:外国诗,听不见的音乐更美;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组4:风格异:外国诗,合奏、兽力、神威;中国诗,芦管、良心的声音   小组5:内容同:外国诗,格雷、歌德;中国诗,陶渊明、李白教师追问:通过比较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中国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四、品味赏析,深入探究(问题切入,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问题1: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谈一谈。教师点拨:论证方法主要有:事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学生1

6、:比喻论证,“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只像吹着芦管”“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中国诗的语言“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学生补充:“我愿意换一种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教师追问: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学生: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学生2:举例论证,第十自然段,举了陶渊明《饮酒》和李白《独坐敬山亭》,论述到“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的观点。学生3:引

7、用论证,第五、六自然段,,引用了古代诗歌,外国诗人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的见解论述诗歌富于暗示。教师总结:引用诗歌,形象生动,通俗直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跌宕生姿,这样更能吸引听众。学生4:对比论证,文章第二自然段,在论述中国诗是早熟的,是与外国诗对比论述的,外国诗的发展顺序是史诗——戏剧诗——抒情诗,中国诗的发展顺序是史诗(无)——抒情诗——戏剧诗。学生补充:第五六自然段,阐述中国诗暗示性的特点时,引用大量诗句后,又引用了莎士比亚和拜伦的诗。第十自然段引用陶渊明、李白、格雷和歌德的诗歌对比后得出结论“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

8、风也往往暗合”。学生5:类比论证,“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