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主要生化组分组成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主要生化组分组成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27862

大小:291.63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7-08-01

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主要生化组分组成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主要生化组分组成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主要生化组分组成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主要生化组分组成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主要生化组分组成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主要生化组分组成的影响【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论文目录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生物科学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主要生化组分组成的影响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褐菖鲉(Sebastiscusmarmoratus),隶属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鲉形目(Scorpaeniformes),鲉科(Scorpaenidae),菖鲉属,别名石狗公、石头鲈、石虎、石九公、火麒麟;体延长,侧扁,暗褐色或红褐色;头部具棱棘,被栉鳞;吻圆凸,无鳞;眼大,上侧位,眼间隔凹深,较窄,眼眶骨下缘无棘,眶前骨下缘有一钝棘;口大;端位。下颌短;胸部与腹部被小

2、圆鳞,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背鳍连续,共12根,起点在腮孔上角后上方;背鳍与胸鳍具栉鳞,腹鳍具圆鳞,胸鳍鳍条常为18根;侧线斜直,上侧位,伸达尾鳍基,侧线下方具6条较明显横纹。并点缀有大量小型橙黄圆斑。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大者可达300多毫米。分布于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及日本、韩国等北太平洋西部沿岸。卵胎生,体内受精。摄食小鱼,虾类,麦秆虫,泥螺,藻类等底栖生物[1]。褐菖鲉为定居岛礁性鱼类,移动范围小,基本在1000m范围以内,一般不超过2000本科毕论文目录m。但随着季节的变化,也略有一定的迁移行为,迁移距离很短,移动路线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在秋末冬初寒冷

3、季节来到期间,向浅水区域移动;然后在春夏季又迁回原来出发的深水区域。因此放流增殖回收率很大,发展褐菖鲉的增殖业大有前途。作为岛礁定居性鱼类,褐菖鲉有明显的昼伏夜出行动,白天钻穴性极强。据调查,在日本,褐菖鮋雌雄个体均多于2龄首次性成熟。在大连,雌雄个体均于2龄9月首次性成熟,雌鱼和雄鱼首次性成熟最小规格分别为91毫米和100毫米。褐菖鮋卵胎生,产生的不是卵,而是长约3mm的仔鱼。一尾雌鱼一次可产5000-20000尾仔鱼,但要在大约一周的时间内分数次次产出。因此,产仔后水槽中的仔鱼发育不同步,小仔鱼会被捕食,结果只有小部分能存活。为高级的食用鱼,煮清汤味美。褐菖鲉目前国内外研究状态早在50年

4、代日本就开始了褐菖鮋生长与性成熟的研究[2],70~80年代,进行苗种生产技术和人工放流技术的研究[3]。我国则从九十年代开始对褐菖鮋开展研究,目前我国对褐菖鲉的研究主要击中在生物学特征,环境影响以及幼崽的培育上面:如吴常文等对褐菖鲉增养殖技术研究[4]以及若干环境因子对褐菖鮋仔鱼存活率的影响[5],许明海对褐菖鲉的渔业生物的研究[6],王志铮,吴常文等对褐菖幼仔、稚鱼生长特性及其关键变态期的研究[7],朱爱意,赵向炯,付俊对褐菖鲇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8]等,但是目前尚无饥饿对褐菖鲉的生理生化组份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就饥饿对褐菖鲉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变化影响进行研究试验.选题依据饥饿是鱼

5、类在自然水域生态系中经常面临的一种生理胁迫现象,也是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和生存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饥饿对鱼类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饥饿可以影响鱼类代谢、行为、组织结构、存活、繁殖、酶活性、生长和肌体组成成分[9]以及鱼体的免疫功能[10],严重时可引起动物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11].饥饿对鱼类身体组分的影响本科毕论文目录生物化学是定量分析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国外作了大量的工作,测定成分从葡萄糖、糖元、蛋白质、脂肪已深人到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甘油三醋、DNA/RNA等定量描述,同时还对一些主要化学成分作了测定,如水分、灰分等。生化方法的优

6、点在于,能准确反映肝脏、肌肉、血液内一些主要生化成分的数量动态。饥饿期间鱼类动用身体贮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作为主要贮能物质的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在饥饿过程中将会不同程度地被消耗。人们通常通过对饥饿一定阶段的鱼类取样,分析相应的身体化学组成,获得饥饿期间动物利用身体贮能物质的变化资料。在多数鱼类中,脂肪和糖原是主要的贮能物质,饥饿状态下主要消耗这两种物质,对蛋白质的利用较少,而且一般是在脂肪被大量消耗以后[12.13]。也有少数种类在饥饿期间主要消耗蛋白质[14.15]。但有不少研究者发现,饥饿对动物体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16.17]。还有的鱼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利用身体的贮能物质不同。

7、Mehner&Wieser报道饥饿状态下的河鲈幼鱼在15℃时主要利用蛋白质,在20℃时则主要利用糖原,他们发现这是由于能量代谢的关键酶——谷氨酸转氨酶(GPT)的活性在20℃下降,导致蛋白质分解速率降低,从而饥饿鱼转向利用其体内糖原的结果[18]在饥饿条件下,鱼类对不同器官贮能物质的动用也有先后次序。欧洲鳗鲡(Anguillaanguilla)在饥饿开始至第47d主要利用肝脏和肌肉内的甘油三酯,饥饿47至9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